DeepSeek经历了一场华为式的爆火|科技周报

南方都市报APP • AI前哨站
原创2025-02-08 16:51
642x117_63345bbcf3db5.png

783x238_63345bbcf3f31.png

2025年2月2日  ~  2025年2月8日  

# DeepSeek冲击波

时间拨回2024年5月,DeepSeek(深度求索)还只是一家籍籍无名的AI初创公司,打响了大模型“降价潮”的第一枪。随后智谱以及阿里、字节、百度等纷纷跟进。

接受媒体采访时,智谱COO张帆将自己公司视为“主流厂商中第一个降价的”。有人当面指正,DeepSeek才是最初降价的。张帆继而强调,他说的是“主流厂商”。言下之意,DeepSeek当时没有资格上主流大模型公司的牌桌。

即便到今年初,DeepSeek的行业地位,也仅仅和面壁智能并列,位列大模型“六小虎”之后。然而,一场春节期间引爆的现象级“出圈”,把DeepSeek推举到了中国大模型的领导者位置,使其成为抗衡OpenAI的先锋。

DeepSeek泛起舆论涟漪,和2023年9月华为Mate 60 5G手机的爆火有着诸多相似——

  • 中美科技战是两起事件共同的宏观背景。华为面临美国的芯片断供,DeepSeek则遭遇拜登政府出台的AI芯片禁运管制。

  • 逆境突破、提振民族情绪,是两家公司得以从科技圈“出圈”的故事底色。华为Mate 60代表了国产芯片设计制造的成效,DeepSeek则凭借极具性价比的技术路线,让硅谷和华尔街为之惊慌。

  • 一鸣惊人的代价是招致更多外部围堵。访华期间被华为Mate 60“突袭”的美国前商务部长雷蒙多,随后表示她所主管的部门需要更多手段来强化出口管制。美国商务部今年1月还将被怀疑为华为“白手套”的算能科技列入“黑名单”。DeepSeek面临的外部形势也难言乐观。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议员们计划提出一项法案,以禁止政府设备使用DeepSeek的聊天机器人应用。与此同时,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均祭出禁止使用DeepSeek的举措

有大模型“六小虎”的人士,表达了对DeepSeek爆火的艳羡。几乎没有可见的营销,DeepSeek的日活超过2000万,达到ChatGPT的40%。而重金投流的豆包,一年了日活也不到2000万。“AI产品榜”2月5日公布的榜单数据显示,1月上线的DeepSeek App,以3370万月活空降当月国内AI产品榜第二位,远高于另一家大举投流的Kimi智能助手,后者以1943万月活居第三位。

国产芯片公司、云计算大厂、AI基础设施供应商、机器人厂商、网络安全企业等接二连三地宣布适配、接入或上架DeepSeek模型服务。DeepSeek热潮适逢财报季,在财报电话会上,硅谷科技巨头的高管绕不开被分析师问及这家中国初创AI公司。尤其是斥巨资搭建AI基础设施的北美四大云厂商,不得不应对AI算力高额投资是否明智的外界质疑

人红是非多。借助DeepSeek热度,山寨账号和钓鱼网站大规模涌现。网络安全公司奇安信XLab实验室2月5日一份报告显示,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2月3日,仿冒DeepSeek的网站、钓鱼网站已达到2650个,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加。从仿冒域名解析用途来看,这些仿冒域名主要用于钓鱼欺诈、域名抢注、流量引导。社交平台上还出现诸多蹭上DeepSeek的账号,甚至打着公司创始人梁文锋的旗号发帖。近期保持低调的DeepSeek不得不在2月6日对外澄清,任何非官方账号、个人账号发布的信息均不代表 DeepSeek观点,呼吁公众注意甄别。

有关DeepSeek的虚假信息依然发酵流传。2月7日,市场上传出消息称,阿里投资计划以10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10亿美元认购DeepSeek股权。当晚,阿里紧急辟谣

春节复工后的这一周,各类DeepSeek的外围消息轮番轰炸,而DeepSeek大多数时候则有意选择了隐身。

# AI成瘾立法提上日程

 美国加州试图立法解决AI聊天机器人的成瘾问题

1月底,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提出了一项新法案(SB 243),该法案要求AI公司建立必要的安全措施,保护儿童及其他易受影响的用户免受AI聊天机器人成瘾性、孤立性等负面因素的影响。

法案将要求AI公司阻止成瘾性的参与模式,避免用户对AI平台产生依赖。此外,该法案还将要求AI公司定期提醒聊天机器人是由AI生成而非人类。同时,法案要求AI公司对外声明,警告儿童和家长聊天机器人可能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

去年10月,一名14岁的男孩因与AI聊天机器人建立了浪漫、性和情感关系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对AI陪伴产品负面问题的担忧。

“我们的孩子不是科技公司用来实验他们心理健康代价的小白鼠。”提出这项法案的参议员史蒂夫·帕迪拉(Steve Padilla)说,“我们需要针对聊天机器人用户的常识保护措施,防止开发者采用已知具有成瘾性和掠夺性的策略。”

法案得到了研究AI与消费者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人员以及儿童福利倡导者的支持。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将在加州参议院听取。

 

武汉法院审结一起AI文生图版权侵权案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官方公众号消息,该法院近日审结一起“AI生成图被侵权”的著作权纠纷案。王某系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创作者。2024年6月20日,王某发现武汉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抖音账号发布AI绘画训练营广告,用于AI绘画售课。该广告中引用图片与自己用AI创作的图片一致。王某据此认为前述武汉被告公司侵犯了自己拥有的案涉图片著作权。

法院认为,从被诉图片的呈现与王某上述创作过程的关联性来看,王某使用的关键词与画面的元素及效果对应,生成的图片和其创作活动之间具有一定的“映射性”。在王某设置调整关键词、参数、风格光影效果并挑选图片最终获得被诉图片的过程中,王某对生成作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和预见”,创作过程反映了王某的构思、创作技法、审美选择,体现了王某的个性化表达。故被诉图片凝结了王某的智力劳动成果,应予保护。

法院指出,本案裁判明确了AIGC生成内容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受著作权保护,确认了AIGC生成具有独创性的图片应当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为今后判断AIGC生成物的可版权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案的裁判思路,和2023年底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AI文生图”第一案非常相似。在北互的案件中,法院结合原告生成涉案图片的过程,认为原告进行了一定的智力投入,比如设计人物的呈现方式、选择提示词、安排提示词的顺序、设置相关的参数、选定哪个图片符合预期等等。因此涉案图片具备了智力成果要件。

 

整理:南都记者 杨柳

编辑:李玲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