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晚间,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838)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4年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9.77亿元,同比增长5.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63亿元,同比增长10.21%。
记者对比发现,该数据略低于大多数分析师的预期,此前分析师普遍预期成都银行2024年盈利高于129亿元。如华泰证券预测成都银行2024年净利润为129.39亿元;平安证券预测成都银行2024年净利润为132.01亿元。
增速逐年下降
公开信息显示,成都银行成立于1996年底,是四川省最大的法人银行,长期以对公业务为主,目前七成左右的资产和信贷在成都市,四川其他城市和省外的重庆、西安占比不到30%。
2018年初,成都银行作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全国第8家A股上市城商行登陆资本市场,彼时营收不到1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不到40亿元、资产规模不足5000亿元。2023年6月末,成都银行以10282.51亿元资产规模一举迈入全国“万亿级”城商行队列,成为西部地区资产规模率先突破万亿的城商行。
然而自2023年以来,成都银行和全行业一样也进入降速阶段。记者梳理发现,成都银行2021-2024年的净利润和同比增长情况分别为:2021实现净利润78.31亿元,同比增长29.98%;2022实现净利润100.42亿元,同比增长28.24%;2023实现净利润116.71.31亿元,同比增长16.22%;2023净利润为128.63亿元,同比增长10.21%,增速下滑非常明显。
零售业务转型进展缓慢
零售业务多年来一直是银行业的重点转型方向。成都银行早在2017年就提出新兴业务作为转型发展战略重点。2018年探索构建“大零售”,实现业务格局转型。2019年更是明确“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三大转型方向。然而时至今日,结构仍然主要是房贷为主。成都银行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房贷在零售贷款中的比重高达72%,消费贷与个人经营贷均不足200亿,在上市银行中处于较低规模。
相比之下宁波银行的消费贷在零售贷款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江苏银行占比也近50%,即使是与成都银行贷款结构类似的杭州银行,消费贷与个人经营贷在零售贷款中占比也达到60%以上。过于依赖低风险低收益的房贷,使得成都银行成为少有的零售贷款平均利率比对公贷款还低的银行。
截至2024年末,成都银行总资产达到12,500.81亿元,较年初增长14.56%;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为798.51亿元,较年初增长22.40%。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为0.66%,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479.28%,较年初下降25.01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成都银行在2024年继续保持了稳健的经营态势,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均实现了稳步增长。但零售业务转型缓慢、营收增速放缓等问题,仍对其未来发展构成一定挑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