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审美。2月10日,“华裳莞印,民韵传承——2025年非遗服饰创新展”在东莞文艺空间开幕,秦汉至唐宋再到明清时期的盛世华裳映入眼帘,从传统传承走至创新焕新,非遗技艺与生活时尚交相辉映。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东莞文学艺术院主办,东莞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特邀蓝宫纪品牌、东莞市青年艺术家黄小东、客家服饰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桃莉联合展出,包含历代传统服饰展、非遗缠花编织工艺展、客家服饰创新设计展三个部分,展期将持续至3月10日。
其中,客家服饰创新设计展凝聚了陈桃莉对传统织染工艺和现代设计元素的思考。作为广东省非遗项目“客家服饰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她致力于广东客家传统服饰研究与服饰创新设计10余年,在东莞、梅州等地开展非遗传承与推广活动。“希望通过我的小小尝试,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关注客家服饰、关注传统服饰的创新设计。”陈桃莉说道。
陈桃莉(左)介绍客家服饰创新设计展。
非遗缠花编织工艺展展示了莞邑木子美学、黄小东工作室精美的非遗缠花作品及掐丝仿点翠、绒花等非遗作品,让人感受到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黄小东在开幕式上表示,来到东莞这座包容的城市,在多方的支持下才有了自己的呈现机会,非常感谢也非常荣幸。
现场,黄小东将自己的非遗缠花作品捐赠给东莞文学艺术院,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黄小东(左)与东莞文学艺术院院长吴妮(右)。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李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