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省份下调今年物价涨幅目标,低空文旅成多省提振消费抓手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5-02-11 11:03

新春开工之际,各省相继召开“新春第一会”,为2025年“拼经济”按下启动键。透过各地政府此前发布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可见新一年地方经济工作的侧重点。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关于2025年地方经济的增长目标,有28个省份(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将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至6%;27个省份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设在2%左右,其中,有26个省份将CPI增长目标从3%左右下调至2%左右。

关于地方具体如何拼经济,有30个省份将“提振消费”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广东、山西、辽宁、江苏等近10个省份则把低空文旅作为提振消费、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抓手。

图片

南都制图:杨文君

28省份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6%,15省份略有下调

根据各地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见,今年全国31个省份,除西藏、海南、青海分别将GDP增长目标设为7%以上、6%以上、4.5%左右以外,其他28个省份GDP目标都设定在5.0%至6.0%之间,其中,内蒙古、重庆、湖北、新疆均为6%左右;河南、安徽、浙江、四川等9省份目标为5.5%左右或以上;福建将增长目标设在5.0%—5.5%;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14个省份的经济增长目标5.0%左右或以上。

基于上述数据,南都记者关注到,部分中西部省份2025年GDP目标相对较高(新疆、内蒙古、重庆、湖北均为6%左右),尤其是西藏的GDP增长目标在全国领先,为7%以上。

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南都记者表示,经济规模较大的地方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较难,因此偏富裕的地方GDP增长目标设定得也较低。从2024年的数据来看,西藏的GDP规模位居全国末位,其增长潜力大;另外,中央政府对西藏的转移支付、投资规模也是最大的,西藏的财力比较雄厚,因此将GDP增速目标设定得较高一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部分中西部省份2025年GDP目标相对较高,主要是基于国家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西藏、新疆2025年GDP增速目标全国领先,源自“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持续驱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既拓展了国际贸易,又扩大国内省际产业投资合作,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此外,南都记者还注意到,2024年,31个省份中,超过一半的省份没有完成GDP增长目标。有专家分析认为,这和部分地方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过高有关,而今年有15个省份略微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体现了更加务实的态度。

经济大省今年仍要“挑大梁”。前十经济大省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多数省份GDP增长目标保持不变,北京、安徽、江苏、福建等多个省份均提出要根据实际工作“争取更好结果”。

图片

市民带着孩子来到长春市一处儿童游乐场游玩。春节假期,吉林省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市场,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发放各类消费券,商场、超市、景区等经营场所内人气十足、购销两旺。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26省份下调CPI增长目标至2%左右,提振消费成重点工作

在15个省份下调GDP增长目标的同时,有26个省份将CPI增长水平也下调了。

具体来看,云南没有公布CPI的增长目标,在其余的30个省份中,仅西藏要求CPI增长在3%以内,山东要求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合理水平”,湖南要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与全国一致”,其他26个省份均将CPI目标增速从上年的3%下调为2%。

天风证券分析师宋雪涛对媒体表示,地方政府对通胀目标的集中下调,可能和当前物价表现偏弱有关。2023年、2024年,全国CPI增速目标均设定为3%以内,但实际增速均仅有0.2%。

罗志恒等多位专家预测,2025年全国CPI预期增速目标或将修正为2%左右。如果今年全国CPI增速目标设为2%左右,这将是2004年以来通胀目标首次低于3%。

对此,罗志恒认为,这既是对当前物价低迷压力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的紧迫性,2025年政策对物价的重视程度将会更高。中央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地方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改善供求关系,整治内卷式竞争。

基于各地下调CPI增长目标的事实和当前有效需不足的宏观环境,南都记者注意到,31个省份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了“提振消费”,并将其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这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相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都是各地主抓的经济工作,而在去年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消费的表述还多为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壮大消费基础支撑等。

具体如何提振消费?各地的抓手多为促进居民增收、改善消费环境,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比如:北京提出,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上海提出,提升入境人士消费便利度,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广东今年将持续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纳入支持范围,稳定和扩大汽车、家电、家居等消费;重庆表示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低空消费,营造“渝悦消费”环境……

图片

直升机从深圳北站起飞。该项目以深圳北站为枢纽,分别设有城际航线和市内航线,城际航线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市内航线则可以飞往深圳各区。 新华社发

低空文旅被看好,园区、安全、空域成发展关键词

在多地提振消费的工具箱中,出现了低空文旅这一“新面孔”。

多位业内人士反映,自去年低空经济的热潮掀起以来,关于低空经济的会议、讨论很多,但飞起来的场景很少。而低空经济只有走进大众消费,才有可能实现万亿级的经济规模。

在今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省拿出了更加接地气的举措: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湖北、广东、重庆、青海、新疆9省份提出要发展低空文旅这一应用场景,并将其列入提振消费的工具箱中。

珠海市低空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创新发展部负责人毕瑞洲对南都记者说:“个人比较看好低空文旅这一应用场景。”他认为,低空文旅具有“轻量级、高体验、易落地”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适用性,容易带动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创新。从需求层面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低空文旅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好符合这一市场需求。

图片

1月5日,在贵阳市观山湖区民族大联欢广场,民用运载无人机在模拟救援场景中运送救援物资。新华社发

南都记者注意到,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近期也出现在了春节晚会、亚冬会的现场。

除了培育低空文旅这一应用场景,建园区、筑牢安全底座、实施空域管理改革等也是多地发展低空经济的具体目标。上海提出有序推进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华东无人机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海南表示要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进通用机场、低空飞行器起降场等保障设施建设,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重庆今年将布局建设成渝双城低空经济走廊;贵州则强调有序发展低空经济,加快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和配套保障服务,筑牢安全“底座”。

此外,广东和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涉及低空经济发展内容的篇幅最大。广东表示,打造“1+3+N”低空经济发展平台(“1”是1个省级综合飞行服务站,“3”是广州、深圳、珠海3个A类飞行服务站,“N”是若干个B类飞行服务站),推进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场等建设,完善低空智慧物流、城市空中交通、航空应急救援等体系。

内蒙古提出,今年在低空经济等领域再启动一批新点位,聚集优势资源,加大攻关力度,尽快取得核心技术突破,力争做到“起跑即领先”。低空经济要抓住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低空多元应用三个关键领域,筹建内蒙古低空经济研究院,加快建设低空飞行器试飞测试基地,推动内蒙古电力航检中心、民用无人机考试中心、中国融通无人机物流调度中心等项目落地,示范推广低空+物流、文旅、应急、环保等应用场景,培育呼包鄂低空经济发展圈等。

采写:南都记者杨文君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