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州市发出了“加快建设12218产业体系”的号召,谋划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共“21”条赛道;布局发展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8”个现代服务业。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12218”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了数智化转型,布局了人工智能、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智能无人系统、智身具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是广州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依托。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
“广州要以数字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以场景开发带来产业活力,以制度创新激活要素流动,以生态构建实现能级跃升,形成新的发展势能。”对此,李志坚提出了抢占技术赛道、打造标杆场景和构建创新生态三个方向的建议。
在抢占技术赛道方面,李志坚建议加速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区块链及自然科学技术交叉创新,在“黄金赛道”挖掘未来产业潜力。
“未来智能,如通用AI、垂直行业大模型、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生物识别、自动驾驶、智能空天利用(低空经济与卫星互联网)等都代表了产业增量空间,并为赋能传统产业提供了重要通道。”他认为,广州要大力支持企业、科研机构躬身入局,加大研发投入,抢抓发展机遇。
在打造标杆场景方面,李志坚认为应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开源、成本降低等机遇,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应用场景驱动,行业大模型赋能,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化推广”闭环,推动“AI+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同时,支持异构算力、行业大模型开发,建设绿色普惠型智算中心,推动数据合规开放,在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培育出一批如DeepSeek、宇树机器人这样掌握最新前沿科技、颠覆传统模式的引领型企业,打造标杆场景和引领型产品。
“要加快构建“AI+产业”生态系统,加速创新成果应用落地。”要营造支持创新、培育新业态的发展环境,李志坚建议建立场景开放与风险容错机制,支持更多市场主体、服务机构参与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形成丰富的“种群生态”;完善金融支持网络,依托产业基金和天使母基金,重点支持早期创新;推广“先投后股”、科技保险试点,降低企业创新成本。要逐步完善相关标准、机制,扩大开放,在数据、人才、资金流动等领域先行先试,形成要素资源流动网络,畅通生态系统内外部循环。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