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有4条路段试行机非混行车道,以降低电动自行车(俗称“电鸡”,以下简称“电动车”)对其他机动车道的影响,同时在广州大道中隧道等地新增65个电动车违法抓拍点。
2月17日,南都记者在上述相关路段发现,走访期间绝大多数电动车根据交通标志走最右侧的机非混行车道,但仍有少量电动车走机动车道。还有市民表示,“路更宽敞,电动车更好走了,不过逆行的电动车也多了。”对于新增的65个电动车违法抓拍点,有人表示“未留意”。
天河区天源路的机非混行车道。
部分外卖电动车仍走机动车道
为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规范车辆通行秩序,近期,广州交警在荔湾区西湾路东往西方向(西湾横路至增埗河)、海珠区东晓路南往北方向(金禧路至前进路)、天河区天源路南往北方向(天源路中公交站至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白云区机场路北往南方向(水边街至远景路)等4条路段,试行将最右侧1条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设置为机非混行车道,并设置相关隔离设施,以提升通行安全。
2月17日上午,南都记者走访天源路中公交站至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段,发现约两百米的最右侧机动车道,已经用隔离设施隔离出机非混行车道,设置了相关交通标志牌,该路段也被标识为“混行车道试验段”,这里原先是公交车专用车道。
机非混行车道主要是包括公交车在内的机动车和电动车行驶,走访期间,绝大多数电动车都根据交通标志走最右侧的机非混行车道。南都记者现场观察发现,仍有少量电动车选择走其他机动车道,约20分钟内,有7辆电动车走机动车道,五辆是外卖车。
驾驶电动车的快递员曾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平时我们多数是靠最右侧车道走,但有些外卖员为了赶时间会选择走其他机动车道,这样划分出来能更好地引导驾驶人。”
随后,南都记者走访金禧路至前进路路段发现,目前金禧路至怡涌路,已用隔离设施隔离出机非混行车道,并设置了相关交通标志牌,其余路段尚未采取隔离设施。南都记者注意到,行驶在该机非混行车道的以电动车为主,很少有机动车行驶。
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南都记者,“划分混行车道后,减少了其他机动车道的电动车数量,能有效降低电动车对其他车道机动车的影响。”
海珠区东晓路的机非混行车道。
骑电动车的市民吴女士表示,机非混行车道的最右侧原本设置了自行车道,以往电动车会走这个车道,“位置比较窄,很拥挤”,设置机非混行车道后,“路更宽敞,电动车更好走了,不过逆行的电动车也多了”。
南都记者注意到,该路段仍有少部分电动车不走机非混行车道,选择走其他车道。附近保洁人员说,“总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建议加强对他们的处罚。”
有车主称未留意新增的抓拍点
南都此前报道,为进一步加强广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近日,广州交警新增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抓拍取证点位65个。设置地点包括环市东路479大院路段、中山六路人民中路口(东往西)、广州大道中隧道(南往北)等路段。
上述抓拍取证点位对电动自行车不按照交通信号规定通行、未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逆向行驶、未按照规定悬挂号牌、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不靠车行道右侧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取证,并短信告知违法当事人配合调查处理。
2月17日,南都记者走访环市东路479大院路段、中山六路人民中路口(东往西)发现,有不少电动车不按照交通信号规定通行,或未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还有车主没有规范佩戴安全头盔。
环市东路479大院路段,一名男子驾驶电动车载人。
南都记者走访发现,不少电动车主并未注意到该路段近日设置了抓拍点。在中山六路人民中路口(东往西),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在等待红绿灯时告诉南都记者,“我不知道这里设了抓拍点,不过之前这段路会有交警提醒要戴安全头盔。”
电动自行车的通行管理,一直备受关注。南都记者从广州交警获悉,2024年,广州交警配合市交通运输局推进慢行系统建设,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协调路内停车、利用人行道富裕空间等措施,尽可能恢复和扩宽非机动车道。建设改造非机动车道357公里,增设机非隔离栏70公里;完成24个路口“双微改造”、106个路口非机动车道秩序优化改造,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完成48个点位交通拥堵点治理。
此外,在有条件的公交站台创新性建设后绕式非机动车道,推动金沙洲大桥建成出城方向非机动车专用通道,改善周边非机动车通行秩序。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杨婷 李佳璟
编辑:韦娟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州“电鸡”堵与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