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覃仕林 2月14日,深圳市公安局召开2024年度公安工作总结表彰会上,深圳公安过去一年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为牵引,加快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用科技赋能实战、用脚步丈量平安、用真心回应民意的“硬核守护”与“暖心服务”。
据统计,2024年深圳全市刑事治安警情数持续下降、街头见警率提升50%、无人机和警用多功能机器人实战应用、2199台“一键报警”前置服务、民生警务平台91项业务“一窗办”,33项高频业务“集成办”、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降至0.4%。
从街头巷尾到山海云端,全方位织密立体化防护网
“上下学路上和校门口每天都有警察值守,我们更放心孩子的安全了。”“每天都能看到警察步巡,再晚下班都不担心安全。”“没想到凌晨3点的美食街还有警察巡逻!”……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一张张发自真心的笑脸、一幕幕暖意融融的瞬间,这是群众对深圳公安工作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2024年12月13日0时48分许,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东门派出所通过视频巡逻发现,某酒吧门口有一伙人互相推搡,疑似发生争执纠纷。得益于AI智能巡逻系统及时预警,视频巡逻岗迅速将情况上报综合指挥室,派出所随即安排附近警力几分钟内赶至现场。经查,双方因醉酒后发生口角。在民警的及时调解下,该纠纷很快化解,从而消除了一宗打架斗殴的隐患。
这正是深圳公安推行AI智能巡的新质战斗力所在。将视频资源的“供给侧”主动支撑巡逻业务的“需求侧”,让视频功能前置到巡逻预防阶段,从而实现对治安案事件的“察于未萌、止于未发”,同时也在服务民生、排除安全隐患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在视频巡逻中引入AI大模型技术,不仅能够快速响应、高效识别,更能实现全天候、不间断排查,不受人力所限,无论昼夜晨昏,还是大街小巷、偏远角落,都能及时感知异常情况的发生。”深圳市公安局视频警察支队副支队长温妙洋说。
过去一年,为进一步压发案、降警情,深圳公安坚持科技赋能、数据赋智,全方位强化“五位一体”巡逻防控,全面织密步巡、车巡、摩巡、视频巡、空海巡的立体化、智慧化巡控网,最大限度把警力压向路面,做实显性用警、全域全时守护,不断提高见警率、管事率、震慑力和服务力。
另外,深圳公安还全面推广校园“高峰勤务”外延500米防护,警医共建“平安、温情、智慧”医院安保,“警力进商超”巡查防护等新模式,常态拉练最小应急单元、“十户联防”等社会化治安巡防力量,日均出动巡逻警力1.5万余名,机关支援巡段增加一倍以上,快速反应效能得到极大提升,切实让市民群众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为织密大型活动安全防线,深圳公安严密大型活动全环节监管,升级风险评估、硬质隔离、人车分流等防护措施,确保了文博会、深圳马拉松等1544场次大型活动平稳有序举办。同时常态抓好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大限度将各类隐患、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通过构建全方位有效覆盖、全天候发挥作用、全要素高效运行的公共安全防护网,推动全市刑事治安警情数、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5.6%、43.9%。”深圳市公安局指挥部情指处处长王征途说。
剑指突出犯罪,守护群众安宁
“警察,别动!”嫌疑人还未来得及反应过来,就被现场警力快速控制。2024年9月8日晚,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流塘派出所民警根据线索深入摸排和蹲点布控,成功抓获贩毒嫌疑人苏某。经审讯,苏某如实交代其非法贩卖管制类精神药品的犯罪事实。
利剑出鞘,捷报频传。过去一年,深圳公安依托市区两级侦查中心,突出常态打、集中打、分类打,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盗抢、黄赌毒等治安顽疾攻坚,始终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严打高压态势,有效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有力推动社会治安全面向好。
高压严打涉黑恶违法犯罪,涉黑恶警情数、立案数同比下降62.7%、36.1%;纵深推进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打防,同时创新技术反制手段,推动电诈警情数同比下降13.1%,电诈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对合同诈骗、职务侵占、商业贿赂、挪用资金等涉企经济犯罪案件“零容忍”,对涉支付、证券资本市场、地下钱庄非法经营、虚开骗税等危害国计民生的犯罪露头就打,通过打团伙、打链条、打源头、打集群、打跨区域突出类案,从个案打击延伸到类案办理,从类案办理到行业系统整治,牢牢掌握经济犯罪打击主动权。
2024年5月,罗湖区某老旧小区连续发生电动单车盗窃案,民警通过“视频巡逻”锁定嫌疑人,72小时内跨市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追回被盗车辆。
据了解,深圳公安深度聚焦民生案件背后的民意,多破快破,提升办案质效;严打食药品领域犯罪,斩断“产供销”犯罪链条,持续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专项整治城中村治安、高空抛物问题,相关警情同比下降18.9%、19.8%。
2024年底,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盐田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在大梅沙环梅路有人开车“炸街”,声音很吵。接到报警后,交警立即展开调查,成功将涉事车辆和涉案人员查获。经查,违法驾驶员王某等三人,通过起步急加速、轰踩油门等行为制造出巨大噪声,在驾驶期间存在实线变道、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的违法行为。同时,交警对嫌疑车辆行驶路线周边的养老院、学校、社区、公寓酒店等重要位置开展现场勘查,对车辆速度进行委托鉴定,鉴定结果为超速达50%以上。面对铁证,王某等人对影响其他车辆正常通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
深圳交警聚焦道路交通专项治理,严查酒驾醉驾,重击飙车炸街,全面升级事故深度调查、道路隐患排查、科技支撑事故降压等措施,在机动车密度全国第一的情况下,实现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25%,万车死亡率历史性降至0.4%。
科技赋能实战,智“绘”平安美丽画卷
“前方骑电动车的市民,请佩戴好头盔!”警用无人机通过高空喊话提醒市民安全出行;周末节假日,深圳交警利用无人机在人流量、车流量集中的路段快速巡查取证;无人机探勘掌握嫌疑人藏身窝点地形及周边环境;山地救援、救助走失遇险人员中,为救援队伍提供决策参考……这些场景是深圳公安开展无人机警务实战应用的缩影。
2024年秋季开学季,深圳公安“高峰勤务”护学岗正式入列新成员——警用无人机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对校园进行空中守护,消除了视野盲区,看行人,看车流,看空域情况……
“空中视角更有利于我们在校园安保中提前发现问题,掌控全局。”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无人机办庞文辉副大队长介绍,受布设点位和物理空高等限制,传统公共视频探头难以覆盖校园周边每个角落,存在盲区。而使用无人机空中巡逻,其灵活机动的特性,能有效扩大视野范围,适应各类复杂场景,快速到达指定区域。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能获取清晰的图像和视频,并通过专用频段实时传输回指挥大屏,方便指挥员掌握现场情况及时做出决策。这样的守护,深圳公安已在全市治安要素相对复杂的学校全面推行。
去年11月,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举办的国际电音节期间,10架警用无人机组成“空中巡逻编队”,实时监测人流密度,预判拥挤风险,仅用30秒便将预警信息同步至地面指挥中心,“地空联动”机制实现零安全事故。
在深圳公安,警用无人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圳公安深度挖掘“空中警力”实战潜能,创建8支无人机空中警务队,建成“一控多机、警情联动、接力续飞”无人机指挥调度平台,常态设置空中巡段200余条、自动巡航20条,创新“喊话驱离+短信警示+执法闭环”等战法,解放一线警力,提升警务工作效率,进一步推进无人机与警务实战融合应用,积极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努力打造深圳公安新质战斗力重要增长极。
走进龙岗区某商业中心,身高1.6米的警用巡逻机器人正在自动巡检,它能识别可疑物品、提供报警指引,甚至用多国语言服务外籍游客。这一年,24台多功能机器人累计服务群众超万人次。
“目前,我们研发投用6大类24台多功能巡逻机器人,有力支撑基础采集、巡逻防范、接警服务等警务活动。稳步推进AI智能市际卡点、警务智能眼镜、智能网联警车等创新项目建设,推动警务装备场景化、智能化、移动化水平大幅提升。”温妙洋说。
主动发挥职能作用,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
“手机没信号也能报警!”在前海合作区工作的外籍工程师迷路,通过口岸“一键报警”装置5秒接通接警员,民警很快赶到现场,帮助其找到酒店。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前海、河套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深圳公安抓实抓细服务高质量发展28项措施,加力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落地,全力服务深圳又好又快发展。
以优质服务促进引才引智和扩大开放,共在口岸、港人聚集区布设2199台“一键报警”前置服务设施,上线5G视频报警功能,方便更快出警、更准处警,更好守护群众人身财产安全。
“今天特意来体验了深圳公安‘智慧警务舱’,实在是太便捷了!今天我补办了驾驶证,还打印了户籍证明,这些本来要跑车管和户政两个地方办的,现在一次性就办完了,太省时省力了。”体验完“智慧警务舱”服务的市民张先生点赞道。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深圳公安聚焦群众所盼、企业所需,全力推进公安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民生警务平台建设全量上线279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办”“零跑动”“无感申办”多事项上线,6个跨部门协同审批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现91项业务“一窗办”,33项高频业务“集成办”,全力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去年9月,某科技企业核心代码遭窃,深圳公安迅速出击,48小时锁定嫌疑人,为企业止损超千万元。
为依法严打涉企违法犯罪,全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圳公安全量受理经济案件并深入预警研判、预防处置涉企犯罪风险,同时狠抓涉企案件规范侦办,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快侦快破重点企业商贸类、被侵犯知识产权类等涉企案件。挂牌成立“服务企业办公室”,开通警企联络“直通车”,与全市825家重点企业建立常态合作,调研走访和送法上门700余次,协调盯办解决企业诉求77件,形成23项成果转化清单,切实帮助企业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有序的“土壤环境”。
2024年10月1日至7日晚,深圳夜空化作绚烂舞台,全城5处地点每晚共计有万余架无人机犹如繁星落入凡间,绘制出梦幻般的画卷,刷新了“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让深圳这座科技之城再次成为全球焦点。从起飞到落地,虽然只有短短15分钟,背后却是深圳公安连日来的默默守护。
在低空经济新赛道,深圳公安主动护航,深入探索精细化无人机空域管理方法,先后出台《深圳市民用微轻型无人机管理暂行办法》和《深圳地区无人机飞行管理实施办法(暂行)》,进一步规范无人机空域管理,构筑起一张城市低空安全的“天网”。同时,主动服务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坚持“非必要不管制”原则,建立有利于新业态发展机制,助推‘产研用’深度融合,精准助力低空经济壮大发展。深圳夜空正因“科技+安全”迸发更多发展潜能。
从街头闪烁的警灯到云端巡航的无人机,从破案追赃的雷霆出击到窗口服务、护航企业发展的暖心微笑,过去的一年,深圳公安用创新与担当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平安答卷,卷面上写满了科技的温度、法治的力量,更写满了忠诚的印记、为民的初心。
(深圳公安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