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珠海进入两会时间。上午8时,在珠海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通道”上,珠海市人大代表陈宜安亮相并表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斗门区农村的发展变化很大。
“原本杂草丛生、闲弃荒芜的零散土地,摇身一变,变成了智能充电桩、停车场、公寓等,不仅缓解村民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360万元,比2020年前增长了410万元。”陈宜安表示。
据陈宜安介绍,村民们可以坐在小花园中的石凳上,欣赏“绿美庭院”花团锦簇的美景,也可以在小菜园、小果园里种植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浇水施肥成为闲暇时间的新乐趣。还可以利用干净整洁的小公园,开展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把家门口的“一隅之地”变成抬腿就到的“诗和远方”。
“陈规陋习逐步减少了,文明新风越来越多了,邻里关系更加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氛围日益浓厚,民俗风情焕发了新活力,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极大提升。”陈宜安说。
今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对于进一步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强化乡镇联城带村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陈宜安有三点建议:
一是健全基础设施管护机制,破解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难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夜晚亮化、水源净化。为了确保各类基础设施稳定运行,要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确保村级管护发挥长期效益。
二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引领村民参与到乡村的建设和治理中来。要完善群众参与的组织动员机制,组织村民全过程积极参与村内各项重大事项的协商、决策和监督。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开展乡村建设先进村和模范户等评选活动,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要制定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约”出新风、“规”出高尚,使其成为村民自觉行动的准则。
三是提高村内土地利用率,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进一步优化村集体用地的空间规划,将村内零碎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盘活闲置宅基地,拓宽发展新空间。将斗门历史与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文化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各类乡村市集,引进文创、美食、娱乐等特色摊位,增加乡村旅游人气,探索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激发集体经济新活力。
南都珠海两会报道组
采写:南都记者 赵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