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8时,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市人大代表依次走到话筒前,围绕立法工作、营商环境、“百千万工程”、广府文化传承等热点议题,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故事,讲述身边的变化与发展成就,回应社会关切。
广州市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孔繁华:
广州立法既有地方特色,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具有地方特色,二是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广州市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孔繁华表示,在“一不写两必写”立法要则下,广州市地方立法有两个亮点。
广州市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孔繁华。
其中,在《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过程中,破解了既不能简单重复上位法的规定,又要突出地方立法特色的难题。孔繁华在外市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经验后,经过反复收集意见和论证,认为广州具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南粤古驿道、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珠江生态文化带“山水名城”景观等都是广州的城市名片。这些内容都被吸收进《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
同样,在《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针对中小学生能否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带进校园的问题,争议比较大。对此,孔繁华与市人大调研组一起到校园和社区,听取家长、学校和学生的意见。最终条例赋予学校自主管理权,并明确规定除教学需要外电子产品严禁带入课堂。“条例关于这一问题的规定虽然只有一条,但出台过程不易,生动体现了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力争做到‘有效、管用’。”
孔繁华认为,立法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富有意义的工作。每一部法规都会有难点和争点问题,每一次参与立法活动都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得到社会认可的时刻。
广州市人大代表、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宁:
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既是“直通车”也是“连心桥”
“建立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在广州南沙的国家立法‘直通车’,也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广州市人大代表、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宁表示,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式挂牌运作,为广州提供了一个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反映大湾区实际情况及法律需求的重要平台,对广州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义。
广州市人大代表、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宁。
陈宁认为,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对广州的特殊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将广州的法律需求直接传达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广州的法律诉求直接上报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以及将广州对有关法律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直接送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例如针对广州南沙在创新发展中遇到的港澳游艇北上自由行等问题所开展的调研。
自挂牌以来近一年时间里,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已经对4部法律草案提出了700多条意见建议,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了6份有关法律问题的专项报告。陈宁提到,目前该联系点正对落实《南沙方案》需要变通法律的事项进行专题调研,并将形成报告后报送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他表示,希望通过这个联系点,广州南沙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声音能够直接传达至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进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持续走深走实,迈向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校长陈武:
推行“全员导师制”有助培育孩子好心态
去年11月,《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首部中小学心理健康立法的诞生。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校长陈武认为,《条例》这一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不仅让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法可依,还有力地破解了转诊绿色通道问题、手机管理难问题、休学复诊难问题、校园欺凌防治难问题。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校长陈武。
她指出,《条例》将早期预防和发现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怎样最大可能预防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做了详细且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定。陈武举例称,龙口西小学推行“全员导师制”,让所有老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位老师都参与进来,提早介入、共同培育孩子的‘大心脏’‘好心态’。”
同时《条例》通过立法手段将政府、家庭、学校、社区、医院等各方串联了起来,明确了各主体各自应该做的事情,传达给全社会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条例》还从立法层面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心理问题不是羞耻、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十分普遍的挑战。
广州市人大代表、北明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应华江:
建议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作为企业家代表,广州市人大代表、北明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应华江认为,广州始终走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改革有深度”,打造了一系列全国首创的改革经验。2024年5月1日,《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正式实施,更是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广州市人大代表、北明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应华江。
他指出,广州一直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围绕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积极作为,坚决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政策体系,强化要素保障。“正是这些扎实有效的举措,让企业得以在广州这片沃土上安心经营、专心发展”应华江说。
“同心栽下‘梧桐树’,诚意引来‘金凤凰’。”应华江透露,在今年两会上他提出了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等3点建议,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助力民营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人大代表、番禺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林劲:
讲好广府故事,要做好三个“粤”字工作
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个常年在电台用讲古形式传播广府文化的“讲古佬”,广州市人大代表、番禺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林劲对于传承弘扬优秀广府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林劲认为要做好三个“粤”字方面的工作:听粤韵,品粤味,传粤俗。
广州市人大代表、番禺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林劲。
如何让粤剧,粤曲让年轻人和孩子们喜欢?林劲建议可借鉴和提倡国家一级演员,国家戏剧梅花奖得主,广州市非遗粤剧传承人吴非凡的做法。“她将粤剧走圆台基本功创编成粤剧舞步,让年轻人和孩子们喜欢学也容易会。我们应推动更多广东音乐、粤曲以这样的创新方式走进校园和社区,不仅培养爱好者、表演者,更要鼓励民间创作,挖掘更多优秀作品。”
“人们都说食在广州,我们广州人都说‘识饮识食,人生积极’,粤菜是广府文化的重要名片,更是记住乡愁,了解乡愁重要载体。”林劲认为可以继续改革和提升美食节形式,使其成为新菜式、新名厨、新创意、新模式的发布会,大力鼓励跨界、跨节传播。
对于体现广府精神且有积极意义的广府习俗,林劲建议要大力鼓励创新性传承发扬。以龙舟文化活动为例,林劲指出该活动在广州甚至整个广府地区底蕴和群众基础都很深厚,“如果我们能把起龙、醒龙、游龙、趁景、赛龙、藏龙整个过程进行有机整合,打造成龙舟文化嘉年华,使其成为广府文化的一张耀眼名片,那我们龙舟文化就会像一颗璀璨明珠,在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林劲说。
广州市人大代表、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党支部书记雷映霞:
以“文化+产业+旅游”走出畲族村特色发展路
畲族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有着“广东九寨沟”之称,是广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广州市人大代表、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党支部书记雷映霞关注畲族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提出促进畲族文旅发展的建议。
广州市人大代表、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党支部书记雷映霞。
“产业‘旺’起来,不仅让枇杷荔枝更甜,也让我们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甜。”雷映霞介绍,畲族村近年来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了本土特色高端荔枝——玉荷包荔枝示范基地,通过水果、药材、菌菇、蜂蜜四业并举的立体种植模式,做强名优特产,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为了让畲族600多年文化的传承“活起来”,畲族村畲族拜祖公图、畲族服饰、畲族彩带编制技艺、畲族乌饭制作技艺4个项目入选了省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现在还建有全省最大村级博物馆——畲族民俗馆;得益于“百千万工程”和“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畲族村最近完成了主干道景观提升、盘瓠王墓小公园建设等项目,村里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在近几年得到明显改善。
“作为基层人大代表,我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工作中,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雷映霞透露,畲族村将继续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旅游”的发展新业态,努力走出一条民族村寨特色发展之路,把“百千万工程”施工图变成幸福生活的实景图。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陈卓睿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廖艳萍 郑雨楠 实习生 蒋欣蕾
图片由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提供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5广州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