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好揾工”新闻专题
都回来啦!春节后人口迁入,广东全国第一!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2024年,广东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是过去6年间的最高值。在经济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广东就业稳中有升,背后折射经济发展质量在提升。
东西南北中,广东好揾工。黄坤明书记在新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透露,今年,广东将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推出“广东好揾工”新闻专题,结合广东就业创业政策创新,深挖就业招聘数据,展现广东就业市场“新职业+新政策+新青年”的多元图景,观察分析“稳就业”的“粤式样本”。第五期,从港澳青年看广东创业机遇。
“各位旅客,前方到站是广州东站。”伴随着高铁播报声,一趟从香港西九龙开往广州东站的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身穿休闲装、背着背包的香港创业青年曾艳君踏出列车,在电子闸机上轻轻“嘀”下回乡证,便顺利出站。这样“丝滑”的出行情景,是她平常往返大湾区的真实写照。
超5600个,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累计孵化的港澳创业项目数量。近年来,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在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闪耀着越来越多港澳青年的身影,他们正追逐属于自己的创业梦想。
创业基地助力港澳青年
孵化创业项目超5600个
2024年9月1日,《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围绕就业创业、生活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作出规定,为港澳青年来广东发展搭建桥梁。
从纽约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后,90后曾艳君回到香港。她看到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趋势,紧紧把握住创业机遇。2021年,她和拍档共同创办了广州旭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心理健康素养学习平台“All Walks”,包括自学的APP和用于带活动的线上工具,希望通过科技帮助人们关注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健康。
90后香港青年曾艳君和团队创办了广州旭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心理健康素养学习平台“All Walks”。(受访者供图)
香港青年曾艳君在香港张沛松纪念中学进行创业分享。(受访者供图)
不过,初创之路并非坦途。注册公司、电信局备案、找办公场地、产品上线内地平台、开拓客户资源……初来乍到,曾艳君和团队遇到不少困难。“幸好广州有创业基地帮助我们。租金减免、开放工位免费预约,基地与每个企业单独建了沟通群,有‘助力官’可随时线上解答疑问,基地每周还有免费的线下咨询,比如怎么注册logo商标、专利,如何撰写劳动合同等,很方便且信得过!”曾艳君表示,目前公司已进驻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能助力港澳创业项目落地,减轻初创团队负担。基地运营副总监严伟初向南都记者介绍,2024年基地累计引入项目354个,其中港澳项目占89.55%,累计引入港澳青年456人,带动创业就业近4000人,港澳项目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
放眼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目前已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84家,累计孵化港澳创业项目超过5600个。一项项创新成果,展现了港澳青年敢想敢为的精神。
港澳法人企业达9.6万户
新登记企业同比大增65%
毗邻香港,三位土生土长的澳门“后生仔”也被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创业环境、便利的生活所吸引。
95后谭航宇Jason从英国留学归国后,并没有选择“循规蹈矩”的上班族生活,而是到珠海创业,成立了一家以区块链科技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型留学教育企业——珠海校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业6年多,Jason见证着大湾区的飞速发展,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相继通车,到“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实施,他说每天自驾往返澳门和珠海两地变得越来越便捷。正因如此,也让他在大湾区逐梦的道路上,有了更多憧憬和信心。
Jason对南都记者说,从事教育行业的过程中,留意到有不少澳门人或在澳门读书的内地学生来到珠海居住,看到年轻人对餐饮、休闲社交有一定需求。今年他计划与萧逸生Mike、黄翰文Simon两位澳门青年,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共同开设一家特色餐吧。
三位90后澳门青年谭航宇Jason(上)、萧逸生Mike(下左)、黄翰文Simon(下右)计划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合伙开一家特色餐吧。(受访者供图)
虽是餐饮行业“小白”,但Jason表示并不害怕。“我两位拍档都好劲!有自己的餐厅,经验丰富。Mike负责菜品把控,Simon负责宣传推广,而我主要做行政方面的工作。”
牛肉汤河、法式小菜、驻唱歌手、自由KTV……三位澳门青年描摹着这份独特多元的餐吧氛围,集美食、音乐、社交等元素于一体。“希望年轻人可以係呢度吹下水、识下朋友、听听歌,最紧要够chill!”他们笑说,想起一个有意思的店名让大家记住,互相讨论过,也问过DeepSeek,最终命名为“蘇蘇小瀨Social Slices”。这间餐吧不仅是三位澳门青年跨界合作的创新成果,更承载着他们对创业事业的热诚与追求。
三位澳门创业青年跨界合作,特色餐吧将美食、音乐、社交等元素融为一体。图为设计效果。(受访者供图)
如今,港澳青年在广东创业、生活越来越便捷,港澳资法人企业数量增长是有力见证。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港澳资法人企业达9.6万户,同比增长15.5%;新登记港澳资法人企业0.8万户,同比大幅增长近65%。
帮“Made in China”出海
香港青年变身湾区助力官
从“港澳市民”到“大湾区居民”,港澳青年在追梦创业的路上,也悄悄在大湾区扎下了根。
85后陈健荣Winson在香港从事商业项目策划十多年,渐渐察觉到个人职业发展到了瓶颈。2017年,他决定去惠州“搏一搏”。凭借对香港美食的热爱,Winson转行进入餐饮业。曾经营一家“水滚茶靓”的茶餐厅,一杯地道的港式奶茶赢得无数食客欢心,因此街坊们又称呼他为“水哥”。
85后香港青年陈健荣Winson(右一)携手惠州青年创业,将港式美食带到惠州。(受访者供图)
摸爬打滚的这些年,Winson在惠州积累了大量人脉资源,去年年底与惠州几位年轻人合伙开了一家“鹅城冰室”。“做餐饮对接了很多供应商,还认识了不少港澳朋友,其中有些做跨境电商的港澳企业,想将内地好的产品带到港澳台地区甚至全球。”他说,在这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新的定位。
Winson创立轨迹餐饮品牌策划服务平台,进驻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通过更大的平台,一方面帮助港澳青年了解广东的就业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帮助港澳企业对接内地资源。“比如带动惠州本土生产的新能源充电桩、智能路灯、电视、汽配零件等等,出口到多米尼亚、迪拜、美国等国家。”他表示,助力“Made in China”商品出海让他感到十分自豪。
“A面”是茶餐厅老板,“B面”是湾区助力官,无论打开人生哪一面,Winson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机遇和挑战。如今,他已在惠州安居乐业。
85后香港青年陈健荣Winson(中)既是茶餐厅老板,也是湾区助力官。(受访者供图)
政策利好产业激发市场潜力
吸引港澳青年愿意北上创业
一颗颗来自港澳的梦想种子,在广东这片热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严伟初表示,近两年他所在的创业基地接待过大量港澳参访团、研学团,既有中小学生,也有大学生及社会人士。“他们来到广东后感受到很大的变化。有港澳高校老师反馈,内地很多方面已经走在前列,像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等领域都很优秀,想将好的案例带回去。也有香港高校安排学生来创业基地实习。”
严伟初还谈到,为了更好地帮助港澳青年快速融入内地生活,创业基地提供创业指引、衣食住行、资源链接等“一站式”服务。“例如帮助港澳青年申请人才公寓,与港澳政府部门、机构联合举办创业孵化营,组织体育竞赛等活动拓展社交圈。”他表示,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展现出对大湾区发展的前瞻视野,“别人不敢做的,他们现在就敢抓住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通过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向港澳学生分享大湾区政策及发展机遇。(受访者供图)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钟韵在接受南都采访时分析,广东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其消费市场具有很大潜力,加上粤港澳三地在语言、饮食文化上同宗同源,是吸引港澳青年前来发展的重要原因。其次,从创业环境来看,近年来广东持续发布利好政策,从营商环境、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政策不断更新,突破过往的难点与堵点,这不仅为港澳青年来内地创业就业营造了友好氛围,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信心。与此同时,广东还有众多平台资源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为港澳青年相识相聚创造有利条件。
展望未来,曾艳君希望内地与港澳联合举办更多主题交流活动,寻找全国各地的优秀合伙人。Jason、Mike和Simon表示,看好广东的消费力,希望借助小红书、视频号等内地平台,将新餐厅推广给更多人认识。Winson想对更多港澳青年说:“机会不等人,值得来大湾区一试!”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张纯 凌慧珊
采写:麦洁莹
制图:张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东好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