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23日,深圳市举办了“科学教育•社会协同”资源对接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展示深圳各区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协同,进一步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参与,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
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高延勇发表讲话。
罗湖教育专场发布活动现场。
在2月22日上午的罗湖教育专场发布会上,罗湖区教育局局长高延勇上台发表讲话。他表示,罗湖教育在“14104”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聚焦九大方面明确36条具体改革举措,旨在以推进以贯通培养为核心逻辑的区域育人方式变革,系统重塑新质区域教育生态,打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罗湖样本。接着,他分享了罗湖教育在打造新质区域教育生态中的“三个新”创新实践,同时重点介绍了最新发布的“罗湖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彰显了罗湖教育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
“三个新”引领新质教育生态建设
高延勇在发布中分享了罗湖教育在打造新质区域教育生态中的“三个新”创新实践。一是打造全量培养、扬长发展的全面育人新体系。罗湖教育以贯通培养为核心,提出“面向人人、全量培养、扬长发展”的育人思路。通过教育集团化改革,推动课程、学段、学生培养和教师能力的全面贯通,打破学段壁垒,回归教育本真,让学生在优质均衡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成长,助力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是育人场景焕新,绘就内外协同、美美与共的开放融合新画卷。罗湖教育致力于构建全场景、全方位的育人生态。通过开发“罗湖育人地图”,整合校外资源,打造金、木、水、火、土五大特色线路,将自然、人文、科技等资源融入教育场景,打破校园边界,拓展学生视野。同时,打造新质教室,融合AI技术与模块化设计,支持多种教学模式,让教室成为连接世界的创新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
三是数智应用革新,构建智联互通、教学相长的数智教育新格局。罗湖教育积极探索数智化变革,携手武汉大学和华为公司打造全国首个“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构建智能化教育新生态。该智能体通过多元融合、精准评价、集约部署和简化操作,实现教学、评价、管理的深度融合。它覆盖全学科、全学段,助力贯通培养,同时通过素养量规和“天赋探照灯”功能,精准评估学生素养,发现学生天赋,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师生共同成长。
AI+教育!推出全国首个“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
“罗湖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是罗湖区教育局携手武汉大学和华为公司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将有效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推动教育改革迈向新高度,为全国教育数智化创新探索提供一个罗湖样本。
高延勇介绍,“罗湖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新”方面。一是智能融合新系统,智能体以罗湖智慧教育云平台为数字底座,结合罗湖教育的实际应用场景需求,集成了国内多个头部大模型的优势,打造了18个AI应用,如文件总结、作文批改、学生评语等。智能体不仅能够精准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为教师提供能力发展评价,真正实现了“学生成长评价”和“教师发展评价”的双轮驱动。
二是数智贯通新生态,智能体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横向打通18个教育集团的“资源孤岛”,纵向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成长云梯”,助力打造“全域贯通的教育生态”。通过智能体的架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秒级触达,真正实现了“哪里需要浇灌,资源就流向哪里”。
三是素养评价新标尺,智能体基于素养量规,通过过程性和表现性的循证算法,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了素质教育评价中评价标准难以统一、教学成果难以量化等问题。智能体还能实时生成学生“素养画像”,捕捉课堂上的每个思维火花,并通过“天赋探照灯”功能挖掘孩子的“隐藏天赋”,为拔尖人才早期发现提供支持。
四是师生相长新空间,智能体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教学支持,3秒钟即可调出最适合本班学情的教案模板,课堂中化身“注意力管家”,课后自动批改作业并生成个性化提升方案。同时,智能体还为每位教师生成能力发展路线图,真正实现“教与学共成长”。
罗湖教育展厅:新质、共生、融创、向未来
此次罗湖教育展厅分为“新质、共生、融创、向未来”四个板块,以“与孩子一起创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全方位展示了罗湖教育在育人方式变革、办学生态探索、保障机制畅通、管理体制创新等领域的改革与实践。
罗湖教育展厅现场。
罗湖教育展厅现场。
“新质”板块主要展示“一间教室的革命”和“罗湖首届课程博览会”资源,展现了罗湖教师在教育创新中的努力与成果。通过与高校合作,打造新质教室,重构教学空间与形式,实现“1个空间、3种场景、N种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罗湖还通过课博会推出372门课程,服务68万人次,以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
罗湖新质教室。
罗湖新质教室。
罗湖新质教室。
“共生”板块聚焦于校外场馆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罗湖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整合83个校外资源点,打造“金木水火土”五行线路,涵盖科技、山水、水资源、红色文化及本土特色五大领域。这些线路由师生共同设计,通过“每周半天计划”,开发351门校外课程,覆盖近11000名学生,让学生在行走中拓宽视野,从罗湖走向世界,同时铭记罗湖作为梦想启航的地方。
罗湖德育地图。
罗湖德育地图。
“融创”板块展示了罗湖教育在智能化领域的创新成果。与腾讯合作研发的罗湖教育智脑,涵盖“管、教、学、研、评”五大场景,拥有120个应用场景,服务人次已达1.5亿。通过接入DeepSeek等先进AI技术,罗湖教育智脑为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推动教育管理与教学实践的智能化升级。
“向未来”板块聚焦罗湖教育智能体的全国首创成果。该智能体通过连接大模型与教育场景,整合数据资源,生成个性化画像,实现“看见每一个学生”的目标。同时,基于新课标的全学科素养量规,为贯通育人和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此外,智能体打破信息壁垒,联通校园生活与管理数据,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
此次“科学教育•社会协同”资源对接交流活动展示了罗湖教育的创新成果,也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未来,罗湖区将继续推动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通讯员 吴聃 谢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