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实控人股份再遭冻结,27亿元预收培训费压顶何解?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5-02-23 14:08

2025年2月20日,中公教育(002607.SZ)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李永新所持2.726%股份遭北京金融法院冻结,截至公告发布日,李永新合计所持8.01%上市公司股份被冻结,而其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中公教育18.99%。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最近一年存在债务逾期4.62亿元。 

图片

拖欠银行借款,陷入债务泥潭

公告同时透露,李永新此次股份被冻结,系公司与浦发银行(600000.SH)北京分行支付协议争议纠纷所致。2023年11月底,中公教育全资子公司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中公”)被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申请仲裁,对应金额0.87亿元。 

2025年1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变更仲裁请求申请书》显示,最新仲裁金额变成了5.93亿元。

无独有偶,2023年底,中公教育向中信银行芜湖分行借款0.7亿元,到期日为2025年1月17日。截至1月18日,公司尚拖欠着0.56亿元本金欠款及8886.11元违约金,为此,中信银行芜湖分行提起了诉讼。

以此来看,李永新此次股份冻结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公教育陷入债务泥潭。

 

退费率高企,资金持续承压

除各类借款外,中公教育同时面临另一大资金难题——退费。

从2010年开始,为了提高竞争力,中公教育推出“不过包赔”模式(“协议班”)。若学员报名上课后,未通过考试,将可以全额退学费。

此政策在为中公教育带来大量学生的同时,亦加重了其资金压力。

2021年12月28日,在一份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可以看到,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协议班”退费比率分别高达44.14%、46.54%、65.81%。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27.43亿元,其中绝大多数为预收培训费。当然,除承诺退费的“协议班”外,中公教育亦有“普通班”业务,但参考此前数据,协议班收入占中公教育比重约为75%。 

实际上,中公教育退费问题已经发酵多时。

在多个互联网投诉平台,均有用户称,自己在中公教育申请退费遭遇扯皮、拖延、排队等一系列问题。近期,大风新闻甚至有报道称,中公教育退费需要“排期”,目前才排到2023年7月申请的退费。

截至2024年11月18日,中公教育(包括控股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累计发生的诉讼、仲裁案件为1437件,其中“退费类纠纷”案件1235件,对应金额0.32亿元。而在2024年11月19日至12月6日,2024年12月7日至2025年1月24日,中公教育又分别累计新增“退费类纠纷”诉讼案件981起、636起,对应金额分别为0.33亿元、0.1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1月24日,中公教育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4年扣非净利润预计盈利0.75亿元至1.25亿元,同比成功扭亏,原因包括全面优化运营效率,使得营业总成本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降低,以及以前年度已经计提坏账准备的其他应收款于本报告期收回,形成非经常性收益。

图片

不过,该预告并未披露营收情况。是业绩真的有所改善,还是以降低营收为代价“割肉止血”?还有待更多数据的进一步披露。 


南都记者 缪凌云

编辑:甄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