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通知》,其中要求,互联网医院须按规定接入省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并进行电子处方流转,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当前,人工智能工具广受追捧,湖南省出台的这条规定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其实,严禁自动生成处方并非新规定,早在2022年2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就曾联合印发《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其中第二十一条明确,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这一做法不仅具有强化处方监管的现实意义,而且在规范药品销售和处方流转等方面,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AI广受追捧当前,尤须警惕自动生成处方带来的危害。目前人工智能产品炙手可热,各行各业都在忙着接入,并大幅拓宽其应用范围。在此背景下,难免有机构和个人被冲昏头脑,错误地认为AI适用于所有场景,哪个领域不尽快引入AI,就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错失良机,甚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医疗机构和药店在对待处方时若秉持这一心态,就极易将“AI+处方”当作创新,为AI自动生成处方“开闸放水”。
过去药店违规销售处方药的乱象本就比较普遍,因此,将来更要提防AI自动生成处方加剧这种乱象。智能产品固定的流程、千篇一律的处方等,将使诊疗失去个性化和人情味,也极易导致误诊误治。人工智能产品的效率极高,一款智能软件可以同时应对数名患者,或短时间内自动生成大量处方,可获取较大利益,但这样做等同于将用药风险转嫁给患者。
AI自动生成处方对于相关医改也有阻碍作用。建立医保药品保障“双通道”、搭建处方流转平台、经由远程诊疗进行用药指导、医联体之间开展技术合作等,无不以处方真实为基础。假如医改所推行的相关诊疗过程中混入AI自动生成处方,由于其高度的仿真性和AI具有的水准等,均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从而变为相关医改难以清除的一个乱源。
什么时候都得禁止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处方,在当前的情势下,再次强调这一做法的危害更显紧迫。人工智能产品有望大幅提升医疗的质量与效率,并给患者带来更佳的就医感受。但医疗关乎健康和生命,人工智能产品在医疗领域既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只有坚守不自动生成处方等红线,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强大优势和作用方能得到合理开发。
文|罗志华
编辑:陈邹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