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是选择在家躺平刷视频,还是与好友小酌一杯?自去年12月以来,在科技企业从事行政工作的郑丽娟下班后,常去龙华区章阁社区的AI夜校“充电”,学习用大模型提升工作效率。从职场AI工具到创意视频、小说写作,再到无人机模拟飞行训练、智慧妈妈提升课程、智能HR解决方案等,这里的AI夜校课程多样,吸引了党员干部、职场人、学生乃至外卖小哥等众多群体。
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深圳早已敏锐地捕捉到未来脉动,去年10月率先部署谋划,启动“以学促干 拥抱AI”系列培训工作,从干部实操培训的有序展开,再到创新开设深入基层、惠及广大党员群众的“AI夜校”,激发市民主动学习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力争让更多的市民在这场科技革命中不掉队,助力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为深圳创新之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数智动力。
加速政务场景应用落地
“深圳正在全力全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躬身入局。”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熊崇菁参加完市委组织部组织的人工智能实操培训班后受益匪浅,并对未来“AI+智慧城市”新范式充满期待。
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政策深入实施,使得大模型在各行业应用逐渐显现成效。目前,深圳已经基于政务云环境面向全市各区各部门提供了DeepSeek模型应用服务,实现了基于DeepSeek的人工智能政务应用一体化赋能升级。
在政务场景上,龙岗区在春节后开工首日率先成为广东省首个“尝鲜”DeepSeek的政府部门,不仅在企业服务小程序里接入DeepSeek AI助手功能,还在全区两万多名公职人员办公的后天系统里接入DeepSeek,通过AI工具促进区内公务员提升业务能力,助力其成为一批掌握先进工具的服务者。福田区也于近日宣布,基于DeepSeek开发上线11大类70名数智员工。
去年6月开始,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付璐奇开始频繁使用“AI审判助手”辅助梳理案件卷宗,“传统的阅卷方式,有很多书面的纸质材料,之前我们要用一整天的时间去阅卷、梳理材料,把核心的重要的内容整理出来,形成文字。现在有了AI辅助之后,它工作的时间可能只有几秒钟,我们再用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去复核、确认信息,这个工作就可以完成了。”
从解决法院系统案多人少矛盾的“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到多场景、多型号、全覆盖的人工智能集群环卫作业,从具有小范围细节特征抓取能力的智能气象预报模型,再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和AI辅助个性化教学。自去年以来,深圳已陆续发布四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涵盖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近200个应用场景,逐步构建起覆盖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城市运行、重点行业赋能的全场景建设体系。
干部队伍借AI赋能提智
在深圳,越来越多的干部队伍正积极拥抱AI技术,以提升服务效率和治理智慧。2024年12月27日,深圳市民中心举办了一场“人工智能实操培训示范班成果汇报会”,通过智能体展示、场景应用体验及AI产品互动,生动展现了气象、教育、城管等多个行业领域的AI应用案例,激发了特区干部对创新的热情。
据了解,深圳正通过试点探路、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相结合,构建分级分类培训体系,针对全市各区各单位,以及不同层级和类别干部开展人工智能实操培训,为干部队伍武装“AI头脑”。2024年10月,深圳市委组织部率先在市委党校中青班开展为期两周的培训试点,后续又举办3期市直各单位及市属国有企业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示范班,带动各区各单位自主开展专题培训52期,全市目前已累计超7200名干部参训。
值得一提的是,培训课程不仅内容务实,还注重政务领域场景应用。培训课程采用“1+3”模式,第一天以专题讲座形式介绍AI前沿动态,后三天则通过项目实操,学习AI工具及智能体搭建技巧,涵盖AI办公效率提升、AI多媒体内容创作、AI数据分析等实用课程。
“人工智能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每个人都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来自深圳市档案馆的邹彬参训后表示,他对人工智能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也深刻意识到人工智能正改变大家日常工作生活。
记者了解到,自人工智能实操培训开展以来,参训干部结合单位业务研究提出113个应用场景,设计开发文稿阅读助手、人工智能辅助审判、i企管家等135个智能体。
深圳市财政局王靖晖参加完培训后收获颇丰。不过他认为,单智能体能发挥的有限,建议智能体开发可以运用多智能体去完成更复杂的情景处理。据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透露,深圳正在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推动政务应用需求场景开放,整合语料、算力、模型等支撑资源体系,会同各部门通过场景牵引拉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产业生态,实现政府和产业的联合创新。
课堂爆满,有人已成功变现
随着DeepSeek的火爆出圈,社会各界对掌握AI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如何利用AI服务群众、赋能就业成为热议话题。去年,深圳市委组织部积极响应,部署深i暖流行动试点开设AI夜校,满足公众学习需求。
2月21日周五晚,正值一周工作日的尾声,龙华区福城街道章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人声鼎沸,三节各两小时的AI课程同时开班,内容涵盖DeepSeek应用、无人机模拟飞行及职场AI工具实操指导,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区的职场人士、在校教师、全职宝妈及快递外卖员等学员参与。
课堂外,一张AI夜校近期课程计划表吸引了不少学员关注。课程既有DeepSeek工具实操、智能财务解决方案等专业技术课程,也有AI视频剪辑、小说写作、短片创作等提升数字技能的课程。这种“技术下沉”现象正悄然改变夜校学习生态,让技术红利真正惠及各级群体:企业职工利用AI优化工作报表,新兴就业群体拥抱AI以提升工作效率,全职宝妈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商铺经营者探索数字营销的新路径……
“现在不懂AI工具,像是新时代文盲一样。”参加AI夜校培训的陈先生表达了强烈的紧迫感。新手宝妈高生红也是AI夜校的忠实学员。高生红告诉南都记者,此前她在富士康从事生产管理,刚开始的产假生活日常是围绕孩子转。在了解到社区开设了AI夜校的课程后,她率先报名参加,成为了最早的一批学员之一。
在带娃之余,她通过AI夜校学习,掌握Kimi、文心一言、豆包通义等AI工具,还接触到了AI小说、AI绘画、A赋能电商设计和职场应用等前沿课程。“在这里学到的自动化对我们管理往这一方面转型也很有用,AI夜校自动化课程中有一款机械臂和我们的是一样的,学到的内容都很实用。”高生红告诉记者,富士康目前正在推动自动化的生产转型,作为管理者的她也更需要适应新的变化。
在提升自身的同时,高生红还不忘带动身边的宝妈一起学习。在她的带动下,章阁社区加入AI夜校学习的宝妈就有十几位,“其中还有人使用‘白日梦’AI创作视频,在休产假的过程中实现了变现。虽然收益不多,但至少是有一定回报和收获。”
在坪山街道和平社区,青年夜校的AI课程同样火爆,创造了“十分钟抢空50个名额”的纪录。2月18日晚上,坪山街道和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热闹不已,坪山街道青年夜校首节AI夜课程“DeepSeek怎么用”开课,课程聚焦AI创业风口解析与DeepSeek工具实操两大主题,特邀行业讲师团队深入解读AI技术应用场景,辖区企业职工、商铺经营者、待业居民、全职宝妈等群体报名了课程学习。
教室开到“家门口”
改革开放后,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圳一张40年前的老照片中,一位年轻女士在课堂中埋头笔记,旁边一个光着屁股的小孩站在凳子上打量四周。时至今日,在龙华兴富社区的夜校里,一位妇女怀抱小孩,全神贯注聆听AI短视频制作培训课。尽管时代不同,但求知的热情始终如一。
如今,在深圳各区、街道、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已华丽转身,成为AI学习的新阵地。AI夜校教室不仅开到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家门口”,还引入高等研究院资源以及引入辖区高新企业专家,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实用的领域,开设了集技能培训、实践操作、就业指导于一体的AI培训课堂,传授实用技能。
“科技公司的人才也加入到我们的导师队伍,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学员的积极性非常高,为AI未来应用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AI夜校校长、章阁社区党委书记杨锦天介绍道。据了解,福城街道推出的工业AI夜校第一阶段课程已完成15堂课,到场700余人次。其中,职工占比约82%,在业人员占比约10%,灵活就业群体占比约8%。第二阶段课程从2月21日开始,每周五开讲,贯穿全年。
从事物流配送行业已经7年的段志军,在不同平台跑单里程超7万公里。自去年开始,他成为章阁社区AI夜校的奋斗导师,和学员分享骑手故事和跑单经历。更重要的是,他能在AI夜校学习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操作以及AI写作和AI视频制作等知识。
“不忙的时候,就会抽空学习AI知识、无人机模拟飞行训练。以前觉得AI更多的是用于工业体系,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但学习之后才发现AI的概念很庞大,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能派上用场。”段志军表示,在与AI夜校老师的交流中,他了解到飞无人机的门槛并不是很高,或许通过系统学习自己有机会转型为一名无人机外卖配送操作手。
建议:
推动AI培训供需精准匹配
“我们给AI夜校提供了智能机器人相关课程,学员反响热烈,已经有五六个学员成功入职我们公司。”章阁社区AI夜校课程提供方、领志科技总经理汪志伟告诉记者。
聚焦群众就业所需,做好技能培训、职业推介,帮助新就业群体,是AI夜校开课的目的之一。记者了解到,深圳在开展党员干部人工智能专题培训过程中,还按照“通识课程+个性化课程方式”,遴选出一批实操培训承办机构、推荐授课师资、并上线100门“AI小课”作为共享资源,鼓励各单位设计个性化需求内容,支持各区街道开设AI网络营销、AI就业指导等贴近居民所用的课程,推动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
深圳市深德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培训校长余坚辉告诉记者,从去年受邀参与深i暖流行动以来,学校对辖区内的人群特点、产业特征以及企业需求进行深入走访调研,将AI夜校的课程划分为AI办公和AI营销两大类,并结合辖区内制造业为主的地域特点设置了工业机器人课程。“我们通过和阿里云的长期合作,引入很多研发一线的人员作为师资保障,给技校和AI夜校项目充实师资力量。”
余坚辉指出,AI夜校不仅面向青年工作者与失业人员提供AI知识与技能学习机会,还通过社区推荐相关岗位,形成从学习到就业的全链条服务。不过,他坦言,目前AI夜校部分授课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AI技能应用实际尚存差距,需通过跟进服务加以解决。例如,针对从事电商行业学员,夜校老师不仅要教授如何开设账号运营账号,还将结合学员实际工作中所处的工作场景,指导如何使用AI进行分析,确保学员能在工作中灵活运用AI技术,“用细用活AI技术才能发挥出效果。”
龙华区福城街道党工委委员罗立群透露,街道将根据企业与就业群体需求,与辖区富士康等代表的大型企业合作共建培训班,连接更多用人单位企业。据悉,这也是未来深圳“AI夜校”探索的方向,推动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建立工学一体培育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增强学习粘性,用AI培训为有需要的就业群体赋能,将更多的AI就业指导、AI培训资源送到街道、社区,使公共就业服务更广泛、更深入地惠及企业和群众。
统筹:南都记者 张艳丽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覃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