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2月25日上午,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市长覃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3.68万亿元、增长5.8%,增速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报告也明确2025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今年GDP预期增长目标5.5%
政府工作报告从十个方面回顾2024年工作,并总结了全年工作的六个显著特点,包括经济发展向上向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城市功能品质优化升级、民生事业阔步向前。总的来看,过去一年深圳各项工作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国第一”“全国首位”“全球率先”亮多,彰显经济特区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2024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68万亿元、增长5.8%,增速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4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创近13年新高,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过1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增长16.4%,总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增量占全国比重30.4%,出口实现“32连冠”;商事主体总量达440.4万户、保持全国城市首位。
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2025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报告指出,这是一个“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全市上下干字当头、苦干实干,但这也正体现了“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指出,在全球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各国及城市对经济发展的预期普遍持谨慎态度。深圳设定的2025年GDP增长5.5%的目标,保持了合理的增长速度,且这一增速依然显著。
如何实现4万亿发展目标?
·扩大内需、稳定外需
“深圳经济总量迈向4万亿体量,不仅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更标志着深圳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然而,在这一关键节点上,深圳要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并非易事,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曹钟雄表示,面对这一挑战,深圳的发展需从多个角度入手。首先,开放仍是深圳的使命所在,无论是通过贸易本身的发展,还是通过国际投资驱动贸易增长,深圳都应高度重视开放对贸易出口的积极作用,并继续加大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全方位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被放在了今年十大重点工作的首位。报告指出,2025年深圳将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具体来看,深圳将扩大优势产业产品出口规模,加强先进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大宗能源、优质农产品等重点商品进口,高质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持续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东盟、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积极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300万标箱以上。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交易额1000亿元,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大豆交易超1500万吨。此外,深圳将实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游戏出海、软件外包、平台分包、云外包等。
曹钟雄指出,除了外贸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深圳还具有经济增长的内在动能,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视消费并不是简单重视商贸零售,更要注重消费对带动产业增长,形成消费、产业和经济增长的正向循环。”
·关注中小企业创新动力
“4万亿经济目标的实现,靠巨头的增长是不足以支撑的。说来说去,因此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空间,要更多的拉动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包括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助力其在新的领域实现突破,并加强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赋能作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局面。”曹钟雄建议,依然要加大对创新投入,特别是关注中小企业本身的创新动力,这也是深圳实现4万亿经济目标的关键。
从产业角度来看,曹钟雄建议,深圳应聚焦ICT产业,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产业,重新布局并培育新的企业。利用先进的颠覆性技术,对深圳现有的主导产业进行重塑,推动新能源汽车向智能驾驶汽车转变,手机生产向推动人工智能终端转变,并加强对传统制造业的颠覆性布局。
报告指出,深圳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除了巩固提升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产业在全球版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之外,深圳还将全力竞逐人工智能、低空与空天等产业新赛道,加快算法理论、智算芯片、具身智能、高阶智驾、端侧轻量化模型等核心突破,丰富发展人工智能终端新产品。此外,深圳还将梯度培育发展下一代网络通信、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脑科学与脑健康等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布局低成本研发园区,让人才“挖深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曹钟雄指出,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北上广等高校密集的一线城市相比,深圳虽然存在短板,但可以通过高效统筹城市资源,以全球视野招引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限于科学家,更应关注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深圳应将招引人才与创新创业、科技制度、城市建设相结合,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全球人才资源聚集深圳。”曹钟雄认为,深圳应始终关注关键核心人才,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领域的人才的吸引和培育。
今年,深圳提出了一项人才战略引发关注,即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地引进、培养、使用、协作和服务各类人才。报告也提出,将全力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树立全球视野更大力度引进人才,聚天下英才在深圳逐梦追梦、创新创造。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到,鼓励青年人才担纲挑梁、潜心研究“挖深井”。在曹钟雄看来,引进人才后,如何营造让人才沉淀下来的空间载体更为关键。“在加大住房、医疗、教育等支持的同时,更应该并布局更多的低成本研发空间和园区。这不仅能让更多的创意创业企业落户、沉淀下来,还能让他们在这里进行研究,研发更多的颠覆性产品和技术。”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