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描广州见义勇为群英像,DeepSeek这么说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5-02-28 17:12

2024年,广州不断涌现见义勇为人员,有在华南快速干线上逆行灭火的的士司机蒋新民,有勇救八旬晕倒老人的外卖小哥,还有接力智救落水儿童的“00后”大学生……

据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最新统计:2024年共向275名见义勇为人员发放慰问金47万元。

南都记者与DeepSeek互动,对广州见义勇为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法律保障问题。

男性依然是主力军

女性占比持续上升

在性别分布上,男性依然是见义勇为的主力军,占比高达90.9%,共有250人获得慰问奖励。

1080x1286_67c163a90fa6a.JPG

1080x1286_67c1452b9d1ea.JPG

女性以25人的数量占据了9%的比例,相较往年也呈现上升趋势,她们在见义勇为的关键时刻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医务人员罗雨琼就是其中一位。

2024年10月23日早高峰时段,广州市花都区一辆私家车与电动自行车相撞,伤者现场左小腿骨折。罗雨琼恰巧路过,她毫不犹豫上前施救,在托举受伤女子腿部的十几分钟里,罗雨琼的衣服逐渐被血一滴一滴洇透。

“救死扶伤本身就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责,我们单位很多人如果遇到了一样也会跳出去帮忙,既然你懂,你又遇上了,那你不出手谁出手?”罗雨琼说。

“00后”大学生崭露头角

见义勇为方式更为科学

从年龄结构来看,见义勇为人员覆盖了各个年龄段,但主要集中在中青年群体。

其中,70后、80后和90后分别占据了29.8%、32.4%和21.8%的比例,成为见义勇为的中坚力量。

1080x1286_67c1454c5997d.JPG

南都记者分析发现,2024年度见义勇为人员中“00后”崭露头角,共有12人获得慰问奖励,占比4.4%,年龄最小的仅有20岁,彰显了年轻一代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例如,广东白云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生梁哲轩、钟景鸿、郑淮懿、赖昊翔、曹恩哲等5位“00后”大学生收到小学生的求助后立刻赶往落水现场,但他们并没有选择跳水救人,而是选择更科学更智慧的救人方式。

“我第一时间脱掉了衣服拿树枝,我们几个就去一起拉人。很幸运的是把他救上来了。”据钟景鸿回忆,作为“生命接力”第一棒,他直接站进齐腰深的水中,赖昊翔、曹恩哲则脱下衣服交给郑淮懿,几人一起“结绳”在后方稳住力量。最终,在他们的奋力营救下,小男孩被安全地救到岸上。

逾三成见义勇为者为外来人员

司机、辅警撑起“半边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度见义勇为者逾三成来自广东省外户籍,共计100人,占比36.4%。广州市见义勇为行为已经超越了地域限制,成为全社会共同倡导和践行的价值观。

1080x1286_67c145648ad4e.JPG

在职业分布上,司机和辅警撑起见义勇为的“半边天”。其中,共有88名获得慰问奖励,占比32%;辅警则有76人,占比27.6%。

值得关注的是,超九成以上辅警是因在反电信诈骗工作中及时挽回受骗群众大额财产损失受到慰问奖励。

此外,还有29名保安及物业管理人员获得慰问奖励,占比10.5%。来自各行各业的平民英雄用行动诠释了正义与良知。

1080x1286_67c14579b2a92.JPG

49起见义勇为事件涉救火

“海姆立克”救回窒息乘客

从见义勇为的具体行为来看,救火和紧急救助/送医类善举最为突出。

2024年度中涉及救火的见义勇为事件达49起,占比25.65%;紧急救助/送医事件有45起,占比23.56%。这些行为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和财产,更传递了社会的温暖和正能量。

1080x1286_67c1458dc3677.JPG

“我是退役军人,但退伍不褪色,这时候我一定要挺身而出,如果不阻拦,我害怕一旦失控造成更多司机和车辆的伤害。”广州公交集团广交出租二分公司出租车司机蒋新民说。

2024年10月22日下午,广州华南快速干线三期永泰收费站西行路段一辆大货车突然起火,蒋新民途经起火点,毅然选择“逆行”,立即靠边停车并拨打119,同时拿出车上的灭火器上前协助灭火,并在消防车到达前,有效“阻拦”了后方来车,守护了过往车辆安全。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2024年见义勇为事件中,紧急救助/送医事件仅次于救火。

例如,广州珍宝巴士有限公司公交驾驶员尹行彪在去年5月份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解救了一名乘客。

“当时那个男乘客已经面色发青,说不出来话,我没时间想太多,就想着赶紧救人。”尹行彪说。

2024年5月6日,尹行彪驾驶356路公交车至永和隧道时,一名乘客进食时被食物呛到,随后,尹行彪和另外两名热心乘客立刻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对男乘客进行急救,不到1分钟,男乘客吐出被卡喉的食物。

此外,涉及反诈的事件有43起,占比22.51%;涉及救援落水者的事件有33起,占比17.28%;维护社会治安的事件有6起,占比3.14%。

【DeepSeek说法】

见义勇为者免责情况

民法典明确了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有的见义勇为人员在救人后反遭诬陷面临高额的索赔,“扶不扶?”“救不救?”“管不管?”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道德难题。

于是,南都记者与DeepSeek开始了一场对话。DeepSeek给出了答案:我国法律通过免责条款、补偿机制、正当防卫等多方面为见义勇为者提供保障,同时通过奖励、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等措施进一步支持其权益。

1080x1286_67c145ab61a2e.JPG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见义勇为者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他人权益而造成的损害,不承担民事责任。若见义勇为者自身受损,侵权人应赔偿,受益人也可适当补偿。

《民法典》为广大见义勇为者“撑腰”,让他们在面对危险时能够更加勇敢地“该出手时就出手”。

1080x1286_67c145b9bdae8.JPG

此外,2024年11月28日,新修订的《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新《条例》共六章三十九条,着重明确了《条例》的适用范围和见义勇为工作机制,规定了见义勇为确认规范、奖励制度和保障要求,设定了相关法律责任。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新《条例》完善了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保障、工伤保障、误工保障、就业保障、住房保障、入户保障、安全保障、经济补助、法律援助等措施,并增设了对见义勇为牺牲人员遗属的抚恤补助、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社会救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规定,增加了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等要求。这些规定,切实加大了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的保障力度。

新《条例》维持了广东省在全国的最高奖励标准,规定:“因见义勇为牺牲、致残的人员,经省人民政府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确认,由省人民政府按照下列标准颁发一次性抚恤奖金:(一)牺牲的,颁发一百万元;(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颁发八十万元;(三)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颁发四十万至六十万元。”  

同时补充明确:“前款规定以外、见义勇为事迹突出的人员,经省人民政府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确认,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其实际贡献和社会影响颁发一次性奖金”,意味着没有牺牲、致残但见义勇为事迹突出的人员,也纳入了省人民政府颁发一次性奖金范围,扩大了奖励对象覆盖面。

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将多措并举,加大慰问奖励力度,健全见义勇为激励机制,加强见义勇为权益保障支撑,持续形成见义勇为良好社会风尚。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采写:南都记者 赵青 实习生 郝心欣  通讯员 穗义宣

设计:张许君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读数知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