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之际,3月11日,一场以红色文物为主体,以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这段历史为主线的展览“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广州大元帅府里的红色文物”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北三楼专题展厅拉开帷幕。展期至6月11日。
该展是“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红棉之心”展览之一。
本次展览分为“报刊”“函电”“书籍”“证章与委任状”4大部分,共展出128件馆藏珍贵红色文物,讲述1924年至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大革命”运动。这场大革命也称为国民革命,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次国共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刻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
据悉,广州大元帅府旧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成功运用“统一战线”这一革命法宝并取得辉煌成就的见证地。
重点展品介绍:
展品1:1921年《新青年》第8卷第6号
《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1926年停刊,是一份由思想启蒙的杂志,发展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后又成为党的理论性机关刊物。从文化先锋到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罗针,《新青年》杂志影响深远,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这是1921年《新青年》第8卷第6号,当年《新青年》杂志社由上海迁到广州。
展品2:1923年10月27日邓泽如致古应芬函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这是1923年10月27日邓泽如写给古应芬的信函,并附上孙中山指派的包括谭平山、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在内的特派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名单,是国共合作成立前夕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的重要见证。
展品3:《黄埔军校第三期同学录》
1924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帮助下,国共合作创建的黄埔军校正式开学,造就了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这是《黄埔军校第三期同学录》,其中刊载有聂荣臻等共产党人的照片。
展品4:1925年10月周恩来从第二次东征前线发回的电报
1925年,广州大元帅府及其改组后的广州国民政府发动两次东征,实现了广东的统一,为北伐奠定了基础。两次东征中,黄埔军校师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1925年10月时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从第二次东征前线发回来的电报,告知次日定下惠州。
展品5:1926年《省港罢工概况》
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广州、香港爆发省港大罢工。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大罢工。这是1926年省港大罢工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邓中夏撰写的《省港罢工概况》,详细介绍了省港大罢工的情况。
今天,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还收到了来自孙中山家乡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赠送的一株酸子树苗,这株树苗将于3月12日植树节(也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当天扎根在纪念馆内。值得一提的是,这株酸子树苗可追溯至1883年孙中山先生生前亲手栽种在翠亨村故居庭院中的酸子树,历经百年沧桑,母树依然苍劲挺拔。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以自然之名,继承伟人之志,共赴绿色之约。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童茵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