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穿山甲首次现身深汕特别合作区 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03-13 15:07

近日,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一台红外相机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野外活动的生态影像。画面中,一只体型健硕的中华穿山甲,边走边嗅探着周围的环境,动作十分灵活。据悉,这也是深汕首次发现中华穿山甲,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效,区域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图片

中华穿山甲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但由于过去大量捕杀以及栖息地被破坏,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中华穿山甲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极危(CR),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物种,在中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级保护动物。

据了解,中华穿山甲是一种神奇的夜行穴居动物,其体表覆盖黑褐色的角质鳞片,擅长挖洞,以白蚁为食,是森林害虫的重要天敌。中华穿山甲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健康的重要指标物种。“这是我们首次在合作区范围内拍摄到中华穿山甲,是深汕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力例证,”市生态环境局深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2022年起,市生态环境局深汕管理局启动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在辖区范围内划分了209个调查网格,设置63台次红外线相机,记录野生动物的活动情况。目前共调查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黄胸鹀、黑脸琵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紫纹兜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虎纹蛙、香港湍蛙、游隼、黑翅鸢、凤头蜂鹰、蛇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蕨、苏铁蕨、土沉香、金毛狗、黑桫椤、软荚红豆,以及眼镜王蛇、裳凤蝶等珍稀濒危动物植物。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深汕管理局还将继续对重点区域进行深入调查,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采写:南都记者 曾海城 通讯员 陈敏 李妍慧 何婕 龚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