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在宝安,“创新正在刷新产业链价值的上限”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03-13 16:38

3月12日,全国首个跨区域产业并购服务平台——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在深圳宝安揭牌成立,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产融协同迈入新阶段。该中心以“政策传导中枢+资源对接平台+协同创新工场”三位一体模式,聚合深圳、东莞、中山等多地政府力量及200家核心成员单位,形成覆盖“募投管退”全链条的并购生态圈。其创新性在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发布覆盖“视半工备、海陆空网”领域的产业并购数据库及供需清单,推动要素高效流通。

图片

战略平台落地:三位一体模式破解产融堵点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过去20年,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制度经历从初步建立到逐步优化调整的过程。2024年,从2月证监会召开支持并购重组的座谈会、多项政策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到4月国务院新“国九条”进一步鼓励并购重组,再到“科创板八条”“并购十六条”和《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国家高度重视并购重组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多项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经济总量上升至超过14万亿元,拥有庞大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并购标的资源。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的成立,将直接服务于这一庞大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促进大量并购交易的完成,推动区域内产业的深度融合和优化升级。有观点认为,这一平台不仅是新“国九条”“深圳并购十四条”等政策的实体化载体,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点。

千亿级生态共振:从要素破壁到三大协同效应

揭牌仪式上,宝安区与戴盟机器人等4家企业签署并购项目协议,并与中信建投、国信证券等五大券商及前海红土并购基金、泰景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同时通过引入德勤、锦天城等十大顶级中介机构组建专家服务团,形成覆盖跨境并购合规风控、财税筹划等领域的标准化服务包。 

图片

图片

湾区产业并购生态“朋友圈”的构建成为最大亮点。这一跨域联盟由深圳证监局、深交所、前海管理局等指导,立讯精密、顺丰控股等龙头企业牵头,联动专精特新企业及金融机构,形成三大协同效应:第一,要素流通“加速器”。建立覆盖“视半工备、海陆空网”领域的产业并购数据库,发布供需“两张”清单,推动资源高效匹配与要素自由流动。第二,产业链“耦合器”。通过定期举办智能终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专场对接会,推动产业横向整合与垂直深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第三,专业服务“矩阵网”。组建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和律所构成的并购服务专家团,提供财税筹划、合规风控、跨境并购等标准化服务,有效缩短企业并购尽调周期,提升并购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同步举行的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授牌仪式,为软牛科技、今朝时代等8家企业注入资本活力。这一举措与“朋友圈”机制形成双重赋能:前者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后者强化产业链协同,两者结合既加速了技术资本化进程,也为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奠定基础。正如立讯精密副董事长王来胜所言:“当产业要素与资本活水深度交融,大湾区必将诞生更多世界级巨头。”

宝安样本:“创新正在刷新产业链价值的上限”

作为大会东道主,宝安区以5.45万家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国高企业7402家的产业底盘,持续深化实体经济与资本运作的深度融合,书写了“产融进阶”的湾区样本。其80家上市公司中,近三年通过并购实现产值倍增者达15家,半导体、智能装备领域拟上市企业占比超60%。区域创新服务体系亦同步升级:整备4平方公里“拎包入住”产业空间,组建40余家机构参与的“并购智库”,三年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120余项,服务超3200家企业。宝安区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服务正从“普惠”转向“精准滴灌”,如跨部门上市机制、境内外资本培训等,助力维海德等企业完成产业链整合。如今,宝安以“政策牵引、资本赋能、生态共生”为新路径,加速技术、资本与产业要素的高效循环,朝着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的目标迈进。一参会企业负责人感慨:“在这里,创新正在刷新产业链价值的上限,产业链价值重塑的无限可能正在变为现实。”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