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教师招聘百里挑一已是常态。在大量人才涌入教育系统的同时,广州各级教育部门也求贤若渴,广发英雄帖。有一区还开出了杰出名师300万元安家补贴!
2025年3月16日, “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在广州琶洲举办,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基础教育系统不少学校也将进场招聘教职员工。
那么,近年来,广州市基础教育在教师招聘方面呈现哪些特点?它将给广州教育注入怎样的活力?
广州教育系统研究生学历已逐渐成为标配
近年来,广州市教育系统招聘研究生学历已逐渐成为标配。
根据最新的招聘信息,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第一次公开招聘教师的要求,招聘196名教师,除了6个岗位是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兼收外,其余一律只招收研究生。而2025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公布了2024年广州市教育系统校园招聘“优才计划”番禺区拟聘用名单,40人全为硕士。
广州市执信中学2023年校园优才计划签约名单中,38位教师清一色来自大家熟知的名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等,且全部都是拥有研究生学历。
而广东实验中学公布的一份2024年拟聘用名单中,五名人员全部是博士研究生学历,包括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都是博士,而且这五名博士,两名毕业于北京大学,两名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
这些变化反映了广州教育系统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研究生学历在教育系统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门槛。这也与全国范围内的趋势相一致,教育基础研究生的学历正在成为许多岗位的标配。
百万安家费成为各级教育部门高层次引才的“诚意金”
基础教育对中小学名校长、名老师“求贤若渴”,折射出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越来越强烈。
2017年,广州市教育局公布《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试行)》,给出最高150万安家费的待遇,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名校长、名老师,并不同程度匹配双薪、科研补贴、放宽年龄要求等“柔性政策”。这是广州近年来首次出台专项引进基础教育类高层次人才的政策。随后,广州区级层面包括天河、增城、花都等区,也相继出台了引进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办法。其中,花都、增城还给出了最高补贴200万安家费的条件。
仅两年时间,广州刚柔并济引进了80多名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在全国刮起了引进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的“广州旋风”。
在总结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9月,广州市教育局牵头出台了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广州市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试行)》。这是全国第一份专门涵盖中职、高职和技工院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提供的最高安家补贴达200万元,为广州职业院校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一场“及时雨”。
高薪引进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政策一直在推进中。
2023年,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发布新的《广州市增城区教育人才引进办法》,到2025年,增城区计划引进30名左右的教育人才,包括杰出校长、名校长、名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等4类人才,其中最高奖励230万元(税后),分5年等额发放。
2024年,《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贯彻落实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印发实施,政策有效期至2027年2月7日。《细则》明确,纳入黄埔区事业编制管理的杰出人才可申请税后150万元安家补贴,骨干人才可申请税后80万元安家补贴,分5年等额发放。杰出人才可申请税后96万元生活补贴,骨干人才可申请税后30万元生活补贴,分5年等额发放。
2024年,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关于2024年引进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的公告中显示,对于入编引进的杰出名师,包括校长和教师。校长最高可享受300万元安家补贴;教师最高可享受200万元安家补贴。
高端培养项目助力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后备校长人才库
既有外引,也重内培。近年来,广州市教育局启动各类高端培养项目,深入推进广州教育家培养工程、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广州市卓越中小学校长培养工程、广州市卓越校长促进工程、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及中等职业学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等。
从去年至今,随着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推进,书记、校长“一肩挑”情况逐步减少,加上中小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一些校长退休或即将退休,广州接连提拔使用了一批优秀年轻校级领导。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等广州多所市属中学领导班子迎来新调整。其中,何冠南任广东广雅中学党委书记、陈民担任广州市执信中学党委书记、许文学担任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郑海明担任广州市第二中学副校长、林间开任广州市第六中学副校长。
能迅速做出这样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广州市持续开展的优秀年轻校长遴选和培养,构建了中层干部(后备校长)、胜任校长、骨干校长、专家型校长四阶段校长培养体系,建立完善后备校长人才库。
2022年,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其中提到,新任校长主要从人才库中择优选拔;柔性配置全市优质高中教师资源;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作为职称评审、表彰奖励和绩效工作分配的重要参考。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省市一级学校”到“规范化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社会对好学校、名校长、名老师的需求越来越多。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本身逐渐成为了一种高端服务,对子女教育的追求已成为人才迁移的重要因素。从广州市各级教育部门对教育行业高端人才的渴求上来看,基础教育环境已成为继社会环境、商业信息、政府服务等之后的又一重要区域竞争力要素。
采写 :南都记者梁艳燕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智汇南粤 才筑未来
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