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副部长:未来十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养老
原创2025-03-24 10:26

南都讯 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3月23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召开,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发言时谈到了国家层面发展银发经济的政策考虑。唐承沛认为,预计2035年之前的10年左右时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庞大,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

图片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

唐承沛介绍,截至去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分别为22%、15.6%,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未来10年内,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每年净增超过1000万人。但当下老龄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明显,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在发展中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艰巨。

唐承沛还称,预计2035年之前的10年左右时间,出生高峰期人口陆续退休,老年人口结构相对低龄,是本世纪剩余时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的时期,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特别是低龄老年人,截至去年底,60~65岁的低龄老年人口规模约9000万人,他们的财富储备相对充足、社会保障较好,消费意愿强烈,涵盖康养、护理、旅游、适老化改造等多个细分领域,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庞大,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他说。

图片

330名平均年龄65岁左右的旅客搭乘“上海假日列车·三明号”旅游专列,从铁路上海南站出发前往福建省三明市,开启为期九天的“慢游康养”之旅。 新华社发

国家层面对发展银发经济有何规划?唐承沛介绍,一是持续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推动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家政等相关产业和业态融合发展,丰富拓展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培育壮大养老服务经营主体,支持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加快养老科技和人工智能发展应用,推广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产品。

二是着力改善银发消费环境。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发展“行业+”养老新业态,拓宽“平台+”养老新渠道。推动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引导电商平台适老化改造。完善老龄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健全细分老年产品用品的标准规范。加强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质量监管,消除虚假宣传、误导老年消费者等各类老年消费安全隐患,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让广大老年人放心舒心安心消费。

三是凝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合力。强化“老有所”资金保障,推进养老金融发展,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增强消费支付能力。深化银发经济研究,进一步细分市场,推动出台发展旅居康养、老年文化产业等专项支持政策,推广建设老年人产品用品应用场景展示平台,加强老年产品和服务标准引领和技术攻关,加强银发经济统计监测和数据共享。鼓励支持各地在银发经济领域创新先行,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