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也可以成为你的“私人助理”!只需语音唤醒,就能随时用第一视角拍摄照片和视频;即便是几天前的会议记录,一句话的事儿就可以让其轻松整理;遇到看不懂的外文,让眼镜即时翻译,同步播报给你;到了陌生地方不知道有啥好吃的,问眼镜就行……这款产自龙岗园山的AI智能“拍拍镜”,自去年12月发布,就迅速火爆,几分钟内便订出去5万副。经过3个多月的调试,近日,这款聪明的眼镜将开放线下门店体验。园山是深圳眼镜产业生产制造聚集地。种种迹象表明,自2024年开始,这里的眼镜制造厂商正加速冲上AI赛道。凭借超前的眼光和深厚的产业基础,园山眼镜企业将在AI眼镜的蓝海里闯出一片天。
首款量产AI眼镜产自园山
LOHO是国内眼镜快时尚头部品牌。上文提到的AI智能“拍拍镜”,就是由LOHO与国内储能明星企业闪极科技联合发布。这款眼镜,也被认为是首款量产的AI眼镜。
50克的重量,30多克的体感重量,看起来并不算粗的镜框,让这副“很有内涵”的智能眼镜看起来跟普通眼镜区别不大。LOHO创始人黄心仲介绍,现在市面上发布的AI眼镜数量不少,能够实现的功能也很多,但为什么没有流行起来,也没有量产,最大的原因在于大多智能眼镜为了实现更加智能的体验,而牺牲了舒适度。“LOHO在眼镜制造行业有很深的积淀,在为智能眼镜植入各种芯片、电路、摄像头的同时,我们加入了一些人体工程学的元素,让它更加合适佩戴。流行的款式,舒适的佩戴感受,加上一个AI智能终端,这就是我们这款产品的特色。”黄心仲表示。
据了解,LOHO真正开始进入AI眼镜的行业,是在2024年。这一年,AI概念火爆,各种AI大模型的出现,给眼镜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园山,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的传统眼镜企业不在少数。去年12月,雅视集团携手大朋VR、星纪魅族及普莱斯,共同签署了智能穿戴5S战略合作协议,掀起眼镜行业技术革新和产业革新浪潮。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上,园山品牌李白推出的LIPO李白“星同学”近视管理智能眼镜备受关注。这款眼镜搭载了“佩戴时长”“光照环境”“低头用眼”“户外活动”“坐姿习惯”“综合分析”等6大场景,可智能化对近视进行管理。
园山眼镜企业加速构筑产业“护城河”
2025年,被业界称为“AI眼镜元年”。目前,包括Snap、Meta、Looktech、 Rokid、雷鸟创新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发布了智能眼镜产品,华为、OPPO、vivo、腾讯等科技巨头也已经下场布局AI眼镜项目。尽管AI眼镜的发展方向以及最终形态各家都还在探索,但一场关于AI眼镜的“百镜大战”已经打响。园山眼镜企业纷纷投入AI赛道,抢占先机。
深圳是全国五大眼镜基地之一,而深圳90%以上的眼镜生产制造企业聚集在园山街道。该街道已是全球知名眼镜品牌的重要生产基地,辖区企业为国际一线品牌代工生产,年产眼镜超1亿副,80%的产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园山逐步形成了集原材料到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在眼镜从业者看来,这就是园山发展AI眼镜的优势之一。另一个突出优势则是深圳在科技创新,尤其是AI产业方面的积累。在园山周边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就可以快速整合硬件设备的研发以及生产方,无论是上游还是终端,园山眼镜企业在一个小时内能找到相关的合作伙伴。
2022年,以眼镜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时尚产业纳入深圳“20+8”产业集群,园山眼镜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龙岗区和园山街道也在第一时间出台相关政策,真金白银支持眼镜产业的发展。
园山眼镜智造产业园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现如今,备受外界关注的全国首个眼镜产业“工业上楼”载体——园山眼镜智造产业园已经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并计划第二季度交付使用。目前,该产业园招商完成率近70%,吸引慧明眼镜、泰尔眼镜、柏琪眼镜等眼镜产业龙头企业进驻,签约企业涉及产品工艺技术、光学性能、时尚美学、人工智能等方方面面。交付使用后,便可快速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产业生态。
2024年底,市眼镜协会会长企业集美与云天励飞、李白、LOHO等联合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眼镜+’AI智能穿戴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将围绕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眼镜与智能穿戴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乘着AI东风,园山眼镜企业正加速构筑自己新的产业“护城河”。
文:颜鹏 蒋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