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突破百亿、深度融入大湾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作为惠州市惠阳区工业重镇、深莞惠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新圩镇以奋进姿态拥抱新时代,凭借亮眼的发展数据和扎实的创新举措,成功迈进百亿大镇行列,跻身全国镇域经济500强。
经济总量突破百亿
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去年,新圩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6.69亿元、同比增长5.8%,成功迈进经济体量百亿大镇行列,跻身全国镇域经济500强第377位。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新圩镇精准施策、靶向攻坚的坚定步伐。
去年,该镇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63.0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0.12亿元,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位居全区第二、第三。全镇规上工业企业增至328家,新增投产企业50家、入驻企业80家。工业用电量增长14%。17宗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5%,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完成土地整理52.7万平方米,升级改造低效用地12.2万平方米,土地挂牌出让26.6万平方米,供应面积居全区第一。
坚持制造业当家
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型
新圩镇锚定“制造业当家”战略,现代化产业体系呈现新气象。
在园区建设方面,新圩镇积厚成势,成果显著。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引进企业112家(其中72家投产),红田启沃智谷产业园引进企业18家(其中投产6家)。同时,推动正百等7宗项目动工,杰准等9宗项目竣工,萨瓦等48宗项目投产。此外,还成功引进新厚泰电子科技等投资超亿元的项目12宗,完成工业标准厂房招商20.34万平方米。梅龙湖产业园区邻里中心启动建设,为产城融合注入新动能。
聚焦高端制造与绿色低碳产业定位,新圩镇引进新型储能企业9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3家,圆通大湾区总部、金吉星新能源商贸总部等供应链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企业培育成效显著: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465家,“专精特新”企业达58家,总量均居全区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10家,总量列全区第二;迪芬尼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产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深度融入大湾区
打造协同发展“桥头堡”
作为同时临深临莞的乡镇,新圩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该镇抢抓大湾区建设机遇,全力打造协同发展“桥头堡”。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新圩镇融入大湾区插上了翅膀。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新清大道建成通车,新九七路、富源路等园区配套道路加快建设,吉桥路(惠州段)、红卫大道、深惠快线等对接深莞道路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随着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新圩镇与深莞两地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
在产业协同方面,新圩镇同样动作频频。联动深圳、东莞谋划建设“坪清新”一体化示范区,协同共建“坪地—清溪—新圩”绿色低碳产业组团。以丁山河为发展轴,依托吉桥路、红卫大道建设,着力打造丁山河绿色低碳产业走廊,选定南坑、红田、红卫约14平方公里作为首开区建设,推动产业、生态、城市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加强与深圳龙岗的合作,探索推进与坪地共建国际“低碳产业”产业园,发展深圳国际低碳城配套产业。
城乡协调谱新篇
乡村振兴展新颜
走进花果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生机盎然的农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作为第二批省级典型村,花果村顺利通过培育考核,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
新圩镇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完成小城市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编制,新增停车场15个(车位1136个),完成隐患路口改造15个,“六乱”整治超1万处,“三线”下地超10公里,城镇功能持续完善,承载力吸引力显著提升。
在乡村振兴方面,新圩镇同样亮点纷呈。长布村“未来社区”活动中心试点投入使用,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村制宜谋划推进元洞茶园文旅、花果岭南乡愁、约场红色研学等乡村振兴项目,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园。9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实现“100万+”,12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资产全部上图,清理农村“三资”合同1672份,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29亿元,总量居全区第一。
生态建设筑底色
污染防治见实效
在新圩镇的发展蓝图里,绿色始终是鲜明的底色。过去一年,新圩镇坚持绿色宜居发展,推进生态建设,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200亩,新建防火林带5公里、森林抚育维护超10公里,打造美丽庭院28个、特色主题林13个,种植树苗5759株。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让新圩镇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在污染防治方面,新圩镇同样不遗余力。新建污水管网23公里,辖区内河流水质达到标准要求,空气优良率达97.5%。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新圩镇的生态底色更亮、成色更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
站在新起点,新圩镇正以昂扬斗志和务实作风,向现代化产业新城目标阔步迈进。未来,该镇将继续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化产城融合,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采写:南都记者 黎秀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新极引领,迈向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