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中堂镇:以空间大重塑引领产业大变革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5-03-28 16:43

 作为东莞对接广州的“北大门”,中堂镇正以空间治理的系统性变革破解发展瓶颈,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的空间革命,推动传统工业镇向现代化产业新城蝶变,重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图片

 北海中心鸟瞰图。 中堂供图

 

图片

中堂潢涌智造产业园。 中堂供图

  空间重构:从“工业锈带”到“产业绿洲”  

  走进中堂北海现代化产业园区,6202亩的连片土地上,曾经的低效厂房已蜕变为现代化产业载体。通过“镇村联动+连片整备”模式,截至目前,中堂累计拆除旧厂房建筑超13.5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整备1090亩,为产业更新迭代释放充足空间。

  “我们通过‘工改工’释放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产业升级的化学反应。”中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潢涌智造产业园开园即入驻28家企业,其中远大智能制造中心作为市重大项目,计划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亿元,新增400个工作岗位。

  在槎滘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正演绎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范本。中堂镇结合槎滘村历史文化、乡村治理、江岸田园风光特色等,谋划打造“百千万工程”绿美新步径。通过“新区聚集+旧村改造”双轮驱动,该村盘活TOD片区1380亩产业空间,引进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同时修缮百年祠堂、打造滨水景观带,实现“工业上楼、文化落地”。  

 产业跃迁:传统优势与新兴动能的“双轮驱动” 

  空间拓展为产业升级打开新维度。2025年规划建设的五大千亩园区,正构建“传统产业集群(造纸/能源)+新兴产业基地(智能装备/新能源)+现代服务业平台(天安数码城)”的产业矩阵。

  面对造纸业下行压力,中堂打出“科技创新+产业链延伸”组合拳,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动造纸专家陈克复院士新材料项目落户,38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天安数码城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潢涌智造产业园聚焦智能装备,2024年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个。全镇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  

  绿美生态:城乡品质升级的“绿色引擎”  

  空间革命不仅限于产业园区,更延伸至中堂城市肌理的更新。1.5平方公里的镇中心区启动“微更新”计划,历史文化街区停车楼、觉华公园等4个项目同步推进,“三线整治”“六乱治理”让老城区焕发新生。

  中堂农林水务局负责人介绍,绿美生态带沿线布局口袋公园、碧塘景观,配套完善教育医疗设施,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2025年计划新增绿化长度19.65公里,构建“15分钟品质生活圈”。

  据悉,中堂全长16公里的绿美生态带串起8个村(社区),将黎氏大宗祠、陈伯陶故居等历史建筑与龙舟文化、粤剧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一带串八珠”的生态人文景观轴。这种“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不仅让潢涌村集体总资产逼近百亿,更催生了“龙舟IP+文创产品”的消费新场景,有效拉动了中堂文旅消费增长。

  体制创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空间治理的深化,催生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去年以来,中堂成立实业集团公司,强化镇属企业统一管理,统筹镇村资源,增强盈利能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全镇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136.63亿元,增长10.33%;其中推动潢涌省典型村建设扩面提质,集体总资产97.28亿元,逼近百亿大关。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企联动”的空间开发新范式。这种改革创新,为东莞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中堂样本。

  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节点,中堂的空间革命仍在深化:2025年计划新增拆除整备产业用地300亩,新建5个千亩园区,绿美生态带全面建成。加快建设潢涌智造产业园等项目,确保潢涌村2025年冲刺成为东莞市第二个总资产“百亿村”。这场以空间重构为核心的系统性变革,不仅重塑了产业地理与城乡形态,更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当60平方公里的水乡明珠中堂完成从“空间重组”到“价值重构”的蜕变,一个产城人融合的现代化示范镇,正在珠江口东岸冉冉升起。

  文:刘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