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的研发、生产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挑战之下,国产大飞机又如何实现安全与经济的平衡?低空经济的浪潮下,国产飞机如何与其“强强联手”?3月29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期航空科技大讲堂开讲。中国商飞公司工程总师、C909飞机系列总师陈勇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分别就“国产大飞机安全与运行”和“大飞机的增材制造”等关键主题展开演讲,围绕国产大飞机的安全性、运行效率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大讲堂现场
据了解,该航空科技大讲堂计划每个月举办一期,本期主要面对专业人士,后续则计划举办一些航空科普的课题,将面向公众开放。“我们希望通过航空大讲堂的平台,吸引更多航空领域的人才和资源,同时为公众提供科普教育,推动航空文化的普及。”南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磊告诉记者。
谈及横琴对于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有哪些天然禀赋时,杨磊告诉记者,“横琴的政策红利和国际化平台吸引了许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横琴在税收和吸引人才方面都很有优势,并且这里作为中国和葡语系国家交流合作的‘出海口’,我们可以透过横琴窗口吸引航空工业很强的国家——巴西的人才,并建立相关实验室。”杨磊表示。
据介绍,南航与多个飞机厂商,航空院校已经建立合作,将在横琴设立飞行训练设备研发与飞行安全研究的总部基地和实验室,进行包括国产大飞机、空客、波音等多个机型飞行模拟机的研制,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C909总师解码珠海“低空经济+航天科技”双赛道
大讲堂现场,中国商飞公司工程总师、C909飞机系列总师陈勇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分别就“国产大飞机安全与运行”和“大飞机的增材制造”等关键主题展开演讲,围绕国产大飞机的安全性、运行效率和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陈勇进行主题分享
作为C909飞机系列总设计师,陈勇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首款喷气支线客机的开创性突破。他们攻克了大迎角气动计算、风洞试验技术、失速警告系统设计及适航验证体系等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国产大飞机的安全性,推动我国民机适航技术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在讲座中,陈勇指出,C909通过提升适航标准和优化设计,引入多电技术、混合电推进等新能源技术,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升经济性。他提及,未来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将聚焦于新构型设计、新能源应用及超音速研发,持续引领航空技术发展。
“目前,国产大飞机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日益复杂的机场航线下,提高飞机的安全性。我认为首先应该随着适航标准的不断发展,我们也要随之提高设计的安全性。第二个就是要降低运行风险,尽可能提高飞机智能化水平,减少飞行员的工作内容。第三个就是不断提高经济性,在经济和安全二者间要保持平衡,未来国产大飞机的发展方向是性能更好升力更大的飞机。”陈勇表示。
谈及“低空经济”与民航的关系时,陈勇告诉记者,低空经济与民航产业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交织的共生体——民航数十年的技术沉淀与供应链韧性,可为低空飞行器突破瓶颈提供硬核支撑。例如,C909项目中沉淀的适航经验与供应链管理“安全基因”,已深度融入低空制造的“骨髓”。他指出,制定标准是低空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产业发展的导航仪。他建议珠海在低空经济标准制定中占据先机,为低空经济筑牢安全防线,推动地方经济跃升至新高度。
“对C909而言,在珠海举办的航展就是我们展示风采的舞台。”谈及珠海,陈勇笑容满面。珠海作为中国重要的通用飞机发展基地,毗邻港澳,具备独特的地域优势。陈勇认为,珠海完全可以通过发展新能源、新构型等技术找到自身定位,同时利用其国际交流和产业链汇集的优势,成为国产民机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卢秉恒进行主题分享
活动现场,卢秉恒聚焦“大飞机的增材制造”前沿领域,分享先进的技术理念与实践成果。据悉,作为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及中国增材制造标准委员会主任,卢秉恒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首倡增材制造用于在轨及月基制造,带领团队在大飞机部件增材制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将3D打印用于J-10风洞模型定型机,推动C919项目中3D打印与VR融合,助力敏捷、柔性生产,攻克了制造工艺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技术难题,对大型科技生产制造起到了重大作用。
横琴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赵雨琪 朱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