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充实城建集团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专业对口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助力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更新等领域的拓展,中山城建集团于3月29日参加中山市“百万英才汇南粤”洽谈交流会。据了解,此次招聘会上,中山城建集团提供了科创园公司、公交集团、畅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涵盖战略规划、工程技术、车辆技术、招商运营、企业管理、项目管理、设计等多领域的岗位,收到简历85份,初步达成意向17人。在3月30日举行的2025年“投资中山”招商推介暨“百万英才汇南粤”第十二届中山人才节开幕式上,中山城建集团5家下属子企业中高端岗位短短半日即收到简历17份,初步达成意向3人。
在3月29日举行的“雁南归”侨菁人才中山行活动上,中山城建集团和2025年“雁南归”侨菁人才陈博士签订了用人意向书,锚定万亿级智慧城市产业新蓝海的战略性布局。中山市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武兵表示,近年来中山城建集团着力推进战略转型和动能转换,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积极“走出去”招揽人才,推出“鸿鹄计划”等人才培育举措,从人才引进、培育、使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为员工量身打造“一人一策”的职业成长通道。
发挥高层次人才乘数效应 激活高质量发展生长源泉
作为中山市属重点国企,城建集团始终将人才引育视为战略能力构建、产业竞争力重塑、创新人才生态的核心杠杆。今年以来,中山城建积极“走出去”招揽人才,如3月11日—14日在北京举行的“百万英才汇南粤·智汇中山共创未来——2025年中山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专场引才活动”,3月16日在广州举行的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两场招聘会共收到清华大学简历9份、北京大学简历11份。
在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粤聚英才 粤见未来”——2025年中山市“百万英才汇南粤”洽谈交流会、“雁南归”侨菁人才中山行、2025年“投资中山”招商推介暨“百万英才汇南粤”第十二届中山人才节开幕式相继举行。在本次中山市“百万英才汇南粤”洽谈交流会上,中山城建集团本部、公交集团、科创园公司、畅达公司、中数公司、中恒建工、规划设计院和质检公司共收到简历85份,初步达成意向17人;在人才节开幕仪式上,中山城建集团推出5家下属子企业中高端岗位,全部实行市场化选聘,短短半日即收到简历17份,初步达成意向3人。
中山城建集团方面介绍,当前该集团正构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新基建”三维驱动的智慧城市生态体系。在3月29日举行的“雁南归”侨菁人才中山行活动上,中山城建集团和2025年“雁南归”侨菁人才陈博士签订了用人意向书,除了出于人才储备考虑之外,更是锚定万亿级智慧城市产业新蓝海的战略性布局。
“陈博士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非常匹配我们集团智慧城市板块拓展智慧城市多层次服务领域,能够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发展需要”。中山城建集团方面表示,此次签约对集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能够从战略层面到执行层面全方位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引进一个人才、激活一个团队、攻克一批技术’的乘数效应,正是城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生长源泉”。
人才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 打造人才高地“强磁场”
中山市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武兵表示,城建集团在人才选定方面,主要从年轻化、专业化、市场化这三个维度来考量。在年轻化方面,科技革命跟产业变革的速度很快,需要年轻的知识结构来对冲集团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为集团长久的发展赋能;专业化方面,因为集团“3+X”业务布局需要大量人才基础的沉淀,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为各个板块的业务来赋能,提高面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化就是希望选人用人的渠道,通过市场的方式更加灵活地选用到合适的人才,来支持整个集团的动能转换和战略转型。
“在人才培育方面,我们着眼于未来”,陈武兵介绍,城建集团在2022年就制定了目光远大的“鸿鹄计划”,意为志存高远、面向未来。从人才的引进、培育再到使用,给每一个在城建集团的工作人员,量身定做了一套职业规划体系。根据他们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和他们对自己未来成长的期待,为他们打造“一人一策”的职业成长通道。“我们试图通过这一方式,达到个人成长和集团成长、实现双向奔赴和互相成就,为个人实现美好的职业和人生愿景,同时为集团进行赋能”。
“人才是我们整个生产要素里面,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生产要素”。陈武兵表示,中山城建集团为了落实省委的“百万英才汇南粤”、中山市拥抱科技拥抱人才的工作部署要求,近年来中山城建集团围绕“人才强企”做了大量工作。“我们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业务需求,梳理出了大量的关键岗位,其中包含一些职业经理人岗位,同时设置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为中山市在招引人才、创业创新的过程当中,提供了一个强大开放的国企平台”。
城建集团是中山本地大型国有企业,业务生态非常广泛,涵盖城市综合开发、产业园区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施工建设板块等板块,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业务生态体系,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人才聚集平台。这个生态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磁场,再加上相应的薪资水平、量身定做相应的职业规划体系,在全市的人才引进当中,能起到应有的支撑和贡献。
“集团这两年正在着力推进战略转型和动能转换,我们始终相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陈武兵表示,此次和陈博士签约也是着眼于加快智慧城市事业板块发展步伐,为全市的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AI+”推进过程中,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不仅为陈博士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更将有力推动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为集团动能转换注入强劲动力,真正实现了人才、产业与企业发展的三方共赢。我们对这一合作充满期待,相信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现场
一张公交车票,拉近求职者和中山的距离
在中山市城建集团中山公交集团招聘展位,十余款公交文创产品显得格外抢眼,吸引了不少求职者驻足打量。
“今天在招聘现场准备了中山公交集团的一些文创产品,也是作为企业文化输出的方式之一,展示了企业形象和文化内涵”。中山市公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黎联光表示,自从去年开通深中跨市公交以后,深中跨市公交已经成为中山公交集团乃至中山市的一张名片。
黎联光介绍,深中跨市公交专线运营以来,中山公交集团结合深中两地的文化特色和乘客需求,累计推出了10多款文创产品。10多款文创产品主要融入深中大桥、深中两地市花“簕杜鹃和菊花”、孙中山纪念堂、深中跨市公交枢纽站、中山公交ID形象路小蚁等元素,打造了独具魅力的公交文化品牌。充满创意和温度的文创产品,既是独特的出行伴侣,也是湾区文化的传播载体,让“一小时生活圈”更加深入人心。
3月29日当天正是细雨绵绵、春寒料峭,南都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中山公交集团为来自深圳的求职者准备了一份特别暖心的礼物——深中跨市公交优惠券。求职者领取优惠券后,可以免费搭乘深中跨市公交返回深圳。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中山公交集团对求职者的关怀,也展示了在服务市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企业使命。
来自深圳的求职者吴小姐告诉南都记者,深中跨市公交专线自开通以来,往返深中两城数次,便捷、高效、舒适是吴小姐对深中跨市公交专线的最大感受。“没想到中山为我们深圳的求职者特意准备的免费公交车票,十分惊喜,也让我们这些异地求职者感受到中山在人才引进方面十足的诚意,以及这座城市的暖心和博爱精神”。
伴手礼暖人心,招聘会助力人才归巢
在中山市畅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畅达公司”)招聘展位,求职者小林双手接过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谭爱辉送上的小礼物——由畅达公司定制的笔和记事本伴手礼。
小林告诉南都记者,自己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在求职上更倾向于中山城建集团做基建的相关行业。“今天聊得挺好的,公司的HR很热情地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也对应我的专业给出了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讲解。刚刚的交流也挺清晰的,畅达公司今天招聘的几个岗位中,比较适合我的就是监理员职位”。
小林是中山本地人,近期在广东跑过多场招聘会。“回到家乡有一种很自然的亲切感”,小林表示,尤其在收到伴手礼的那一刻,很是欣喜。“一开始还挺惊讶的,以为就放在那做展示,没想到就送给我了。以前参加招聘会时也收到了一些小礼品,但从未收到这么用心的礼物”。小林向南都记者展示了这份礼品,记事本蓝色的封面上,岭南建筑和远处山脉写意图案,“这就是印象中家乡里的样子”。
谭爱辉告诉记者,此次招聘是畅达公司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走出来”和求职者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以往招聘都是在官网或者是专门的招聘网发布相关信息,咱们这次和求职者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更有温度,一方面让双方的沟通交流更加高效”。
谭爱辉表示,上午就收到了六七份简历,有应届毕业的,也有一些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求职者。“我们在沟通交流中,也了解到不少求职者是中山人,他们在广州、深圳等城市工作、学习,在交流中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关注,也想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我们给他们送上一份小礼物,希望这些在外地的优秀人才能够回到中山。同时也希望求职者们,从这支笔和记事本开始,翻开自己人生旅程的新篇章,书写和记录自己事业和人生的每一个高光时刻”。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