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碧桂园发布2024年度财报。数据显示,去年实现总收入约2528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472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492万平方米。
尽管碧桂园面临严峻挑战,但交付量仍然保持行业前列,近三年累计交房约170万套。总体来看,碧桂园净资产仍保持为正,且2024年实现大幅减亏,净损失额同比2023年大幅收窄82.5%,且利润数据初现筑底迹象。
碧桂园亏损大幅收窄
随着各地因城施策逐步落地,市场也延续回暖向好态势,购房者购房意愿提升,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降幅较去年明显收窄,市场“底部共识”正在增强。
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在集团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对公司恢复正常经营非常有信心。“市场方面,一线城市正在逐步恢复,部分区域也呈现上升趋势。从公司自身来看,碧桂园仍然有大量的资产,有优秀的团队、凝心聚力的文化以及家族的持续支持,这些都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碧桂园财报来看,2024年净损失额同比2023年大幅收窄82.5%,利润数据亦初现筑底迹象。截至2024年12月31日,碧桂园总资产仍高达1.04万亿元,高于总负债金额,净资产仍有513亿元,传递出关于财务状况的积极信号。随着外部市场环境逐步复苏,未来碧桂园重回健康经营轨道仍有良好的基础。
债务重组有序推进
2025年以来,房企在债务重组及企业重整方面不断有新消息传来,包括碧桂园、融创、龙光、远洋等房企均有所进展。
据了解,碧桂园债务重组工作也在有序推进。碧桂园积极主动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探讨包括境外债务的整体重组、债务期限的合理延长以及融资成本的适度降低等多种主动债务管理举措。目前,公司正在与债权人进行重组方案细节的磋商,并争取相关债权人的支持。
此前,碧桂园已于1月9日公告宣布了其境外重组提案的关键条款,标志着公司境外债务重组取得重要进展。知情人士称,完成境外重组后,该部分债务将进入新的协议安排,可视为化解了针对控股公司境外债务的违约风险。此外,待完成境外债务重组,公司有望确认数百亿大额重组收益,净资产将逐步大幅增加。
近三年累计交房170万套
面临严峻的挑战,碧桂园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保交房,通过促进销售、盘活资产等方式,2022年以来已处置难销类资产及盘活沉淀资金回笼超600亿元;另一方面通过最大限度削减支出,大幅压降非核心非必要的经营支出,优化组织架构,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促使2024年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和行政费用在此前基础上继续下降40.2%。
此外,碧桂园成立至今,控股股东及家族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股代息等多种方式已累计支持集团总额约416亿港元,且从未减持股票,其中2021年至今累计向公司提供折合约96亿港元的无息无抵押借款等现金支持,展现出了对碧桂园的强烈信心和坚定支持。
交付方面,2024年碧桂园累计交付房屋超38万套,累计交付面积约4608万平方米,涉及31省242个城市。近三年来,碧桂园已累计交付房屋约170万套,交付量在第三方榜单上持续领先。
杨惠妍明确表示,2025年上半年,碧桂园的重点工作以保交房为主,下半年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为2026年进入正常经营状态做好准备。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