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温度,在于它如何回应百姓最朴素的期待。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山市重视民生事业发展,在教育、医疗、就业、民政、治安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持续发力,交出一份民生事业厚度答卷。
2025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
教育:高考本科录取率等指标列全省前列
教育是市民关心关注所在,“十四五”以来,中山不断增加优质学位。其中,2024年,中山新改扩建17所幼儿园、增加学位6120个,新改扩建7所中小学、增加学位6250个;设立首批13个镇街特教班;建立17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现自主经营。
中山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和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制定修订章程;完成体育中考改革、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初中和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教师数字画像评价方案;“双减”三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校外办证机构增至1509所,国家平台合规机构达1323所,排名全省前列。
中山五育融合不断走深走实。全市中小学学生体质优良率达74%,345人入围高中阶段高水平运动队;完善心理问题复学休学、涉案保护等机制,市一职等3所学校列入省第六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培育对象;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石岐中心小学等3所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举办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和民乐进校园美育浸润活动;通过中山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管理系统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网上订单”;2024年高考本科录取率、特控线上线率、各科平均分均排全省前列。
医卫:基层诊疗量提高超1个百分点
“十四五”以来,中山加快建设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标准完成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高质量推进健康中山建设,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目前,中山一批医改项目获得成效。高水平医院建设全面提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区域医疗布局加快推进。中山连续两年在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健康广东行动考核荣获全省第1。中山深入落实“百千万工程”,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千名医师进基层服务行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基层诊疗量占比提高超1个百分点。
此外,中山奋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山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累计146家中医馆、中医阁完成升级建设,引进国医大师、岐黄学者等高水平团队。治未病中山模式也走在全省前列。
中山将锚定“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三大目标,持续筑牢医疗卫生高地,加快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深化区域中心医院建设,优化区域内和专科领域内医疗资源配置。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评价机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做强“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品质,加大对口帮扶力度,织密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
引才:去年城镇新增就业近5.5万人
近年来,中山不断完善人才评定、使用、培育体系,推动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前,中山市可评价企业技能等级工种达270个,全新开发112项企业技能评价规范,填补48个国家职业标准空白。通过企业认定,中山超10万人次获得职业技能证书,2.6万名技能人才告别“无标可依、无证可考”的历史。2024年,中山全市技师及以上等级新增人数创历史新高,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89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6.73%。
中山将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科学家小镇,优化中山留创园运营管理。积极推进“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深入实施“中山英才计划”,持续办好中山人才节,建设企业人才工作站,加快集聚一批创新型人才。中山还将全面实施“新八级工”制度,新增技能人才不少于7万人。支持企业实施“新工匠”培养计划,全市每年培育不少于1000名工匠。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强化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
在社会保障方面,2024年,中山城镇新增就业近5.5万人,低保标准提高到1225元,新增星级养老机构5家,完成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29户,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006套。中山积极致力于让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养老机构般专业、安全、便捷式的养老服务,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2024年中山累计提供助餐服务达130万人次,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中山不仅关注老年人的“舌尖幸福”,同样关注特殊困难老人的“舒适宜居”,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
在中山,平安中山建设持续深化,2024年,中山刑事治安警情、刑事立案分别下降43.4%、35%。生产安全事故宗数、死亡人数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下降;道路交通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1.7%、11.8%,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消防工作考核连续两年获全省“优秀”等次。
采写:南都记者 侯玉晓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编辑:刘贤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