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陈秋圆 发自北京 今天(3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文件首次提出在全国层面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通过制定清单给企业一个“明白账”,要求实现清单全覆盖,清单之外一律不允许收费。那么,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工作安排?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牛育斌。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牛育斌回应,近年来,为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4张收费目录清单。“从实践效果来看,清单内收费项目管理相对规范、水平较为合理,对约束收费主体行为、提高收费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说。
为进一步有效规范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收费行为,充分总结既有四张目录清单的经验,《指导意见》提出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设立“边界”。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具有行政权力和影响力,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收费自由裁量权大。《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部门、各省份都要建立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综合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实现目录清单全覆盖,凡是清单之外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为涉企收费行为划定了明确的边界。牛育斌表示,这将有力遏制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等违规收费行为,督促收费主体严格依法依规收费,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秩序。
二是阳光“晒单”。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自主设立的收费项目公开透明度不够,服务内容不清晰、服务标准不明确、收费标准不合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目录清单中要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等基本信息。牛育斌说,这将确保企业能够清晰理解每一个收费项目的具体情况,一目了然地知晓自己应缴纳的费用,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违规收费行为,让企业明明白白缴费。
三是一单“通查”。涉企收费政策数量多、形式分散,一些涉企收费虽然纳入清单但是更新不够及时,实质上没有很好地起到信息公开的作用,企业获取信息成本仍然较高,面临查询难、核实难、维权难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每个部门、每个省份都要建立清晰、全面的目录清单,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并动态更新发布。牛育斌指出,这将强化政策集成,方便企业快速查询。同时企业还可以对照清单核实收费项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及时发现违规收费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增强企业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牛育斌称,为了把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落实好,把清单作用发挥好,拟作出四方面工作安排。
一是全面梳理收费项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对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全面梳理和清理本地区、本领域涉企收费项目,确保每一个收费项目都有依据。二是制定统一清单格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清单格式和编制要求,明确清单涵盖的基本信息、编制方法和发布形式等,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编制,实现目录清单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三是明确公开时限和动态更新要求。四部门将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开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并同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当收费政策发生变化,如新增、取消或调整收费项目时,要在规定时间内更新目录清单,提高准确性和时效性。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四部门将对各地区、各部门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也鼓励社会各界对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未按要求编制清单、清单内容不完整或不准确、未及时更新清单以及清单之外违规收费等行为,四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约谈提醒、限期整改、公开曝光、依法依规予以处罚等必要的监管措施予以惩戒。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