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卫生健康局与惠州市民政局联合印发《惠州市2025年困难群众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实施方案》,惠州困难群众可以申请白内障复明手术救助,并公布全市18家符合手术条件的医院,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可以按照就近和自愿原则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
从救助申请到费用报销
助力困难群体告别白内障阴霾
据了解,此项目结合惠州困难群众的眼健康需求,对因手术费用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人群给予救助,使符合白内障手术条件的困难群众能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
方案中提到的困难群众,是指经民政部门认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对象(有关证书在有效期内)。
方案还明确了“符合手术条件”的情况,即困难群众中罹患白内障、达到手术条件,原则上矫正远视力低于0.3的患者。
患者出院时,需先行垫付相关费用,再向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按照相关规定报销自费部分的费用。申请流程为:先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临时救助申请,提供家庭成员户口簿、二代身份证,同时出示医疗支出凭证等相关材料。
惠州市具备白内障手术能力的
公立医院和社会办眼科专科医院
名单如下
▼
89岁困难老人重获“新生视界”
仅用5分钟便完成手术
近期,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首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救助。89岁的钟婆婆在医院开展的白内障专项筛查中,确认患有白内障,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其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钟婆婆裸眼视力提升,眼部各项指标恢复良好。
平日里,钟婆婆视力极差。2米外的树上挂着小灯笼,她压根看不清,只模糊瞧见一团红色。因为看不清,她还错把灯笼当成了树上结的果子。
经详细检查,钟婆婆双眼晶状体混浊程度严重,考虑是年纪较大,晶状体代谢功能衰退,致使白内障发病,极大影响了钟婆婆的日常生活。由于视力下降,钟婆婆日常独自外出时,常因无法辨别路况而小心翼翼,就连看电视时,也只能听个声响,难以看清画面。
同时,医护人员了解到钟婆婆身为五保户,符合此次困难救助的四类人群之一,享受全额报销的救助。
考虑到钟婆婆的特殊情况,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决定用救护车接送钟婆婆。从筛查点到办理入院手续,再到安排检查,医护人员全程陪同。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确认钟婆婆各项指标符合手术条件后,医院为其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手术切口小至2-3毫米,借助先进的超声乳化仪设备,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张世华仅用5分钟便完成手术,术后钟婆婆裸眼视力显著提升,眼部各项指标恢复良好。
张世华表示,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持续响应省、市号召,推进“复明工程”。凭借前沿技术和丰富经验,打造“精准筛查-定制手术-眼健康管理”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医院首位白内障复明项目患者手术的成功实施,拉开了其践行2025年惠州困难群众复明计划的序幕。未来,医院眼科将携手各方力量,持续为更多特殊人群提供全方位生活、眼健康保障,让患者享有看得见的权利。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慧 通讯员 廖杰文 王运广 郑海燕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