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我在佛山过大年》短视频征集活动优秀创作者座谈会顺利举行,十余位优秀作品内容创作者齐聚一堂,畅谈心得体会,为佛山文化传播“出圈”建言。至此,《我在佛山过大年》短视频征集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座谈现场。
该征集活动由佛山市委宣传部指导、南方都市报主办,自2025年1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作品超1300条,全网总播放量突破3000万,经集中宣传、展示及综合评选等环节,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共有20个投稿视频入选优秀作品名单,他们用镜头语言展现了佛山春节的独特魅力与人文底蕴,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岭南文化盛宴。
以短视频为媒,记录城市年味与文化基因
作为佛山首次以春节文化为主题的短视频征集活动,主办方以“传承佛山春节习俗,讲述佛山春节故事”为核心,联动抖音、视频号、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吸引本土创作者及全国网友参与。作品中既有行通济、醒狮采青、祖庙祈福等传统民俗的生动演绎,也有年夜饭、家族团聚、非遗技艺等温情场景的细腻刻画。
本次活动持续两个月,其中春节前后40天为视频征集时间。数据显示,活动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关注,主办方广泛宣传发动,通过佛山网络创作者联盟、佛山企业新媒体联盟、南都拍客团队、佛山本土高校影视学院、各大平台的佛山本土大V、人文博主、佛山各区镇宣教文体部门等渠道多方征集,共在抖音、视频号、快手、小红书等各大网络平台征集“我在佛山过大年”主题短视频超过1300条。截至2月28日,活动征集短视频的总流量超过3000万。南方都市报通过头版报道、APP专题、N视频直播等全媒体矩阵全程跟踪,南都APP“我在佛山过大年”专题报道累计发稿40篇,有超19万人关注。
严筛优中选优,万元大奖花落“烟火瞬间”
活动评审团队由南方都市报资深内容团队与佛山文化领域专家组成,综合播放数据(65%)与专业评审意见(35%),从内容创新性、文化表达深度、传播效果等维度严格筛选,最终确定共有20个投稿视频登上优秀榜单,依据排名先后分获1万元、5000元、2000元、500元稿费激励。
入选作品中,《佛山人骨子里有一种文化自信(南海大妈醒狮鼓)》颇为吸睛,该短视频捕捉街边一位大姐敲击鼓点的精彩瞬间,只见她目光炯炯、动作大开大合,这样真实接地气、富有感染力的画面,获得众多网友点赞;入选作品《正月行通济边行边讲古》由@布式人文日记创作,他实景讲解佛山民俗顶流行通济因何而起,有何习俗讲究,深度挖掘背后民俗历史由来,赢得观众文化认同感;@达达有班小粤饼创作的粤语歌曲《祝福你》同样入选,一众优秀作品涵盖非遗技艺、古村年味、新春市集等多元主题,呈现佛山春节的立体图景。
部分获奖作品。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认可,佛山是文化内容创作者的‘富矿’,这里有太多值得记录的瞬间,其实我只是发现并顺手拍下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想到就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共鸣。”入选优秀作品的创作者许先生表示。
从传播到共创: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在以“短视频赋能佛山文旅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交流中,创作者们围绕“如何用新媒体提升城市吸引力”展开热议,提出“AI赋能非遗复刻再现”“统筹支持粤语与普通话主播同步发展”“带动本土文化博主加强知识学习”等建议。
优秀内容创作者分享。
“我是新佛山人,来佛山25年,热爱佛山本土文化超过了自己家乡,其他优秀创作者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也会持续记录,让更多人认识佛山、了解佛山。”内容创作者李先生表示。
座谈现场,获奖创作者代表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故事,共同出谋划策助力佛山文化传播更广。
“这些作品生动、有感染力,感谢各位内容创作者在春节期间为佛山文化传播造势,希望大家继续关注佛山,讲好佛山故事!”佛山市委网信办副主任黎祥英表示。
博主唐先生分享: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音乐老师,十分热爱粤语文化,慢慢开始带着孩子们唱粤语歌拍短视频,其实合唱只是形式,更深远的意义是我们在传承着文化。
“是你们用独特的视角、细腻的叙事,让佛山的年俗‘活’了起来,让岭南的温情‘动’了起来”!南方都市报编委委员谢江涛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短视频创作的成果展示,更是一次城市文化传播的破圈尝试,南方都市报将持续以“新闻+服务”的创新模式,助力佛山擦亮“岭南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实习生 赵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