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支持!广东出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12条“干货”措施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5-04-01 20:47

2025年4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外解读《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称《若干政策措施》)。

发布会上,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系统阐述政策亮点与实施路径,并回答记者提问,释放了广东抢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制高点的强烈信号。

立足产业优势

明确“六个一批”目标

当前,广东作为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核心集聚区,已形成“科研+制造+应用”全链条生态。

据发布会信息,2024年,广东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套),连续五年全国第一,鹏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全面自主可控E级智能算力平台,光明实验室成立全国首个昇腾生态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础雄厚。

据现场介绍,相关政策制定历经产业链短板摸排、资源需求梳理,最终形成了12条“干货”措施,明确了“六个一批”目标,即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优质企业、部署一批高能级平台、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引进培育一批优秀人才、完善一批标准法规制度。

“诚挚邀请全球英才、企业来粤投资兴业。”王胜表示,广东将以最优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共享产业红利,携手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策源地。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迈上新台阶。

部门联动,现场答疑

多措并举护航政策落地

广东如何深化“机器人+”应用场景,积极推动“机器人+”行动?

发布会现场,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曾进泽表示,将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聚焦工业、民生、极限环境三大领域拓展应用:即工业领域以汽车、电子产业为重点,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民生领域将推广医疗、教育机器人;在极限环境领域,将针对消防等危险场景开发特种机器人。

真金白银的投入,展现出广东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决心。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树林在发布会上介绍,当前,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100亿元科技专项资金,对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省市联动支持,并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解决融资难问题。

同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也介绍,广东已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重大专项,投入省财政14亿元,带动社会资金30亿元,下一步将重点突破智能算力底座、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等,支持鹏城实验室、华为等25家开放创新平台建设。

在吸引外资与拓展市场方面,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斌表示,今年计划组织332场境外展会,其中40场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利用广交会等平台助企“出海”。此外,孙斌还透露,在即将举办的第137届广交会(春交会)第一期中,将增设服务机器人专区,遴选全国46家机器人企业参展,其中广东企业16家,产品涉及多个服务领域的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展现人工智能最新发展成果。

而在区域协同层面,曾进泽表示,目前,广东与港澳地区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学研领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合作基础。“香港高校科研实力全球领先,澳门在人工智能研究上持续创新,广东产业链完备。未来将通过技术协作、产业链互补、联合‘走出去’深化合作,如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举办博士博士后大赛,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采写:南都记者 朱唯信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