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自西北而来,至广州东南分为两道,衔住几片沙洲后又在下游不远处合拢,继续向东南流去。这伏在珠江之中的其中一片沙洲便是黄埔长洲岛,岛上风光秀丽、村落古朴,闻名远近的黄埔军校便坐落于此。往西北对岸的琶洲望去,吊机的铁臂在林立的楼宇间时隐时现,工业园区拔地而起,两地风光迥异。多年来,轮渡一直是岛上居民和游客往来两岸的重要纽带。
广州水巴S05线是连接长洲岛上深井码头和海珠区新洲码头的水上公交航线,也是目前长洲岛与海珠区唯一的水上公交航线。3月12日,广州公交集团客轮公司发布消息,将于4月11日停止运营该线路。届时,长洲岛往来海珠区将不再有水上公交。
这并非广州首次停运的水上巴士航线,随着客运量下降,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担率越来越低,水巴的通勤属性不断弱化,叠加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近两年陆续停运部分低客运量水巴线路。S05线停航后,广州全市将只剩三条水巴线路。
客流量低迷与运营成本高带来不可调和的矛盾,企业只能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珠江游。停航后,市民的公共出行是否可以得到保证?调整经营策略,企业能否使公共资源得到更高效地利用?将更多资源投入珠江游,广州又如何发力打造世界级水岸经济带?聚焦上述问题,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新质生产力大调研”课题组展开了调查。
即将停航的水巴S05航线。
有上班族通勤时间10分钟变1小时
跨区上学家庭考虑搬家
下午5时许,随着汽笛声响起,船只缓缓驶离长洲岛深井码头。船上乘坐着岛上居民、学生、游客以及外卖员。码头上,几株老榕树低垂着枝条,远处码头的石阶上,偶尔有几位钓鱼爱好者,远眺长洲岛,青砖灰瓦的村落与葱郁的绿树相映成趣,其间不时有人拿起手机记录美景。船只逐渐靠近新洲码头,江面变得愈发开阔,高楼大厦、桥梁、车辆等现代都市元素逐渐映入眼帘。全程约六分钟,通过水上巴士,被江水隔开的两岸即能互相通达。
3月16日至18日,南都记者连续三天都乘坐即将停航的S05线,每日都能见到上述景象。在深井和新洲两个码头,也都贴有即将停航的通告,来往乘客均易看见。
新洲码头入口张贴的停运通告。
王磊(化名)在长洲岛上租房居住,上班地点在江对面的黄埔滩创意园,水巴是他通勤的首选。S05航线一旦停运,他的日常通勤时间和成本将大幅增加。“现在我乘坐轮渡往返公司与住处仅需十分钟,如果航线停运,我需要先前往深井地铁站,搭乘七号线地铁至大学城站换乘四号线,再辗转到万胜围地铁站,最后乘坐262路或137路公交车才能到达公司,通勤时间将增加至近一个小时。”他还告诉记者,深井村有约两百余名租户,工作地点大多集中在江对岸的各类创意园。“我们都不想这条航线取消。”
小芸是深井小学的一名学生,目前居住在新洲附近。每天清晨,家人会在七点半准时将她送至新洲码头,随后小芸独自搭乘水巴前往学校。下午放学后,她再乘坐轮渡返回,由家人接回家中。由于水巴S05航线即将停运,小芸的妈妈罗女士显得有些无奈:“一旦航线停运,我们可能真的要考虑搬家了。”罗女士解释道,由于她们离地铁站较远,又没有直达的公交车线路,加之电单车在车陂南路段会遇封路,水巴本来会是第一出行选择,但停航后出于孩子安全和上学便利性的考虑,搬家或将成为她们最好的选择。“不止我们一家,我认识的像这样需要跨区上学的家庭就有五六家,航线的停运让我们十分头疼。”
岛上居民陈欣(化名)也对航线停运表示了遗憾。她告诉记者,无论是上下班还是外出购物、用餐,水巴都是她的首选交通方式。“我上下班、出去逛街吃饭都坐船,航线在的话,五六分钟直线距离就可以到海珠区,如若停运,要绕个大圈子。”她还提到,长洲岛上许多老年居民也依赖水巴前往新洲买菜、吃饭,航线停运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总体客流减少企业经营压力大
水上公交年均亏损超七千万元
一方面是确有少量的乘坐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面临巨大的亏损压力。广州水巴的运营企业为广州公交集团客轮公司,其透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S05“深井-新洲”航线平均每航班客运量约25人车次,平均上座率仅为8%,全年航线亏损超300万元,且客运量还在持续走低。
S05也不是企业首次停运水巴航线。近两年,包括水巴S02(天字-中大)、水巴S04(西堤-鳌洲)、水巴S07(天字-纺织)、水巴S08(省总-堑口、水巴S11(中大-海心沙)、水巴S13(黄沙-南浦)航线等线路都已停运,水巴S05(深井-新洲)航线停运后,水上巴士只余3条航线,分别是水巴S06(黄沙-白鹅潭艺术中心码头)、水巴S09(白蚬壳-白鹤洞)以及水巴S10(鱼珠-长洲)。
水巴S06(黄沙-白鹅潭艺术中心)航线。南都记者 邹卫 摄
广州依水而生,珠江穿城而过,一直以来一江两岸均有各类船艇过江。1952年,广州水上客运全面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到上世纪80年代,广州轮渡年客流量一度超过一亿人次。2013年,广州市推出《广州市水上巴士发展规划》(2012-2030)的实施,规划希望通过发展水上公交,有效缓解陆上交通压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在规划之初的2013年,水上公交达到了14条航线,总里程57.16KM,年客运量超2000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陆路交通的日益成熟、地铁线网的广泛覆盖以及城市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快速普及,市民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水上公交的通勤属性逐渐弱化,客流量大幅减少。据统计,2024年水上巴士客运量仅为约850万人次,与水巴规划之初相比,客流锐减超六成。南都记者查询发现,今年1月,广州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为1135万人次,水上巴士日均客运量为2万人次,占比仅为0.2%。
根据2014年1月2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广州水上公交票价调整方案》,航距在10公里以内的航线水上巴士空调票价2元/人次,11至20公里航线票价为3元/人次,并执行相应优惠政策。南都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水巴并未像常规公交一样纳入财政补贴体系,票价收入经常就是主要收入。另一方面,水巴运营有严格的要求,比如一趟航线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船员,这些年的经营压力和风险逐年增加,客轮公司透露,近年来水上公交年均亏损超七千万元。
“这一变化对客轮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应对客流量的减少,公司对部分占用资源大、客流量少、特别是市民出行刚需不足的航线进行优化和停运,以全力保障客流量大、市民出行刚需大的航线的运营。”客轮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被影响市民的公共出行如何得到保证?
S05航线即将停航的消息,也引起了广州市民的热议,不少网友留言表达了不舍。“老街坊们从小坐到大。”“当年父母谈恋爱时,爸爸就是从海珠坐这个船去找长洲岛的妈妈。”“水巴可以说是长洲岛的一大特色,游客周末来长洲岛玩,S05也能分担客流压力,增加游客到访的路径。”
面对企业运营压力,也有网友留言支招。“可以适当增加票价以及降低发船频率。”“可以简化坐船流程、降低维护成本。”“财政能否以买断服务的形式,保留航线,保证岛上居民出行?”
“航线客运量下降,运营企业作出改变是无奈之举,但全市还是有部分居民需要通过水上出行,他们的需求一直在,应该考虑满足他们的公共出行需要。”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说。
他认为,这涉及到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是否合理。“水巴停航并不是断掉了市民公共出行的唯一选择,但影响通勤时间,所以关键要看相关部门预案有没有做足,比如路上公共交通规划和线路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大家的出行,覆盖到停航被影响的人群,不至于让他们的通勤时间和便利度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和影响。”
对于停航前是否做了详细的需求调研,以及之后如何协调其他公共交通满足被影响的居民,记者向水巴主管部门广州市港务局发采访函了解,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复。
水巴是否可以停运用来开发珠江游?
据了解,面对经营压力,客轮公司探索水上公交转型发展珠江日游。自2024年5月起,已开通多条日游航线,覆盖了广州珠江沿线的多个知名景点。2024年,该企业日游航线共接待约13万人次。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系统不断完善,轮渡会逐渐变为以观光为主要功能。”谭国戬说。他指出,一方面,这是公共交通系统发展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发展观光旅游利于充分发挥珠江的作用,丰富文旅液态,提升城市影响力。
在国内多个城市,水上巴士或者说轮渡也逐渐过渡到观光属性。比如重庆,随着长江、嘉陵江上的跨江大桥越来越多,公共交通逐渐丰富,重庆轮渡的公交属性减弱,再加上观光发展空间越来越大,重庆轮渡经营公司重新梳理码头和轮渡资源,推出多条主题游船航线,轮渡逐渐过渡到观光属性。
广州水巴是否可以停运用来开发珠江游?南都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停止经营部分或者全部班轮航线的,经营者应当在停止经营的30日前向社会公布,并报原许可机关备案。这也即意味着,经营者可以调整整体的经营线路,但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公示。与此同时,根据《广州市珠江游经营管理办法》,取得水路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水路运输业务经营许可证件和船舶营运证件,即可开展珠江游业务,目前,包含客轮公司在内共有5家实际经营主体运营珠江游。
不过,停运是否需要经由主管统一评估?需要什么手续或达到什么标准?南都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市港务局,截至发稿时暂未有回复。
水上公共资源如何更好利用?
珠江穿城而过,为城市留下亮丽的风光带。无论是水巴运营还是珠江游,都是利用珠江水上公共资源展开的活动,在业内看来,财政无法购买水巴服务的背景下,水巴转向珠江游是大势所趋,因为企业无法背负巨大的亏损压力。
“但是,珠江水上资源还可以更好地利用,比如珠江游的种类、线路是否可以更丰富,和周边景区商圈的互动可以更便利。”谭国戬说。
有业内人士也认可这一观点,他指出,当前珠江游部分码头购物点、餐饮店等较少,没有和游船形成良好的联动,刺激游客二次消费项目不足。与此同时,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名胜以及商圈融合度不高,从而导致文旅融合层次较低。“还有个问题,在水巴线路开发时也存在,就是部分码头的权属不清晰,码头归属多个业主,且个别建设年代久远设备比较陈旧,导致资源无法有效综合开发利用。”该业内人士说。
数据显示,2024年,珠江游接待旅客达到423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节假日,珠江游备受欢迎,去年除夕至今年大年初七,珠江游接待游客24.7万人次,其中大年初四接到旅客达到4.37万人次,创单日接待量新高。值得一说的是,2024年珠江日游接待旅客53.4万人次,同比增长21%,已成为广州水上旅游新的增长点。
“据我们的调研,珠江游的盈利能力还不错。接下来,我觉得广州需要瞄准打造世界级水岸观光旅游目的地,在规划打造、资源开发和产品设计等各方面都要提升,以更好利用珠江水上公共资源,构建全新文旅生态,推动传统旅游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型升级。”谭国戬说。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蒋臻 实习生蒋欣蕾(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