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头条:托孤与兜底,大龄孤独症人群生存现状调研

南方都市报APP • 拌面酱
原创2025-04-02 07:20
图片

4月2日南方都市报A01版。

孤独症青年能做哪些工作?

5岁时,孙驰确诊孤独症。从那时起,孙驰和他的家庭开始了漫长的康复干预之路。

孙驰第一次参加工作是在高三,他报名参加了一个洗车中心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彼时,孙驰母亲的想法很清晰:孤独症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生活和遵守社会规则,为将来的生活打基础。这两点,对孤独症孩子来说,比考上任何名牌大学都要来得宝贵和实际。

在洗车中心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孙驰学会了很多待人接物的礼貌细节和职场规则,当时,有不少人心疼他上班辛苦,但孙驰母亲说自己从不心疼,“如果失去这么宝贵的锻炼他的机会,那就是在伤害他。对他来说,工作就是胜利。”

事实证明,孙驰母亲做了正确的选择。后来,孙驰母亲看到大米和小米正在招募有工作能力的孤独症患者,便让孙驰试一试。从那时候起,孙驰就一直在大米和小米工作。起初,他在校区负责行政后勤的事务性工作,现在,他被调往总部,日常已经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视频剪辑工作。

孙驰妈妈把对儿子的养育过程形容为“推石头”,她说,“深圳是有大爱的城市”,他们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包容接纳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政策也越来越完善,而今23岁的孙驰,可以和同事讨论工作,可以自己去餐厅吃饭,可以周末坐大巴出游,这块“石头”真的被推动了。

无法独立就业的孤独症青年谁来照顾?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孤独症家长们无法逃避的一个难题,是他们离世后如何安顿自己的孩子。孤独症分型中,有50%为轻型孤独症,他们的语言和智力基本正常,还有35%的孩子是经典孤独症,他们早期语言和智力落后,但通过科学干预有机会改善,达到轻型孤独症标准。对于这一部分的孤独症儿童来说,指导他们走上就业岗位,让他们尽可能有尊严、独立地生活,是最理想的方案。

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秘书长张凤琼认为,孤独症人群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而这需要整个社会建立起一个完整有力的支撑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让有能力的孤独症人士走上工作岗位,稳定就业。对于那些程度严重无法工作的孤独症人群,提供基础的公共服务和包容的社区环境

谁来为他们的生老病死兜底

针对大龄孤独症群体的托养机构并不是没有。早在1990年,专门服务成年心智障碍人士的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就在广州成立。35年过去,许多第一批来到慧灵的孤独症儿童也早已步入中老年,也已经有孤独症人士在慧灵终老,甚至连追悼会都在慧灵举办。

目前慧灵每人每月的托养费在5000元左右,这样的收费,在广州这样的城市,机构甚至不能保本。一边是交不起高额托养费的孤独症家庭,一边是勉强维持经营的托养机构。

广东省慧灵智障人士扶助基金会理事长、慧灵智障人士服务集团总裁孟维娜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大龄孤独症人群的养老问题,是非常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关注的话题,“对孤独症人士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兜底服务,谁来为他们的生老病死兜底,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实际上,孤独症患者确实比一般人更需要专业的医疗服务。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专科负责人、主任医师韦臻介绍,除了孤独症领域的康复和医疗外,他们更容易出现一些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类疾病,也容易合并情绪焦虑,产生其他的情绪问题,这些大多和他们久坐、缺乏社交活动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他们的医疗需求会更加大。韦臻还提到,对孤独症人士来说,一个更安全、更包容、更接纳的社区也极为重要,“他们本身已经非常脆弱,需要一个友好、阳光的生存环境。”

更多阅读:

深圳大龄孤独症人群的生存现状:就业、托孤和需要喘息的父母


记者:吴灵珊 刘奥 胡可

设计:周全

图片



编辑:董淑云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头版头条看南都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