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具身智能初创公司星海图宣布完成A2、A3轮系列融资,总融资额超3亿元人民币。加上2月下旬蚂蚁集团领投的3亿元A轮融资,星海图A轮系列3笔融资累计进账约1亿美元。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后续的新一轮融资中,星海图正在以50亿元估值接洽新投资人。
据星海图方面披露,A2、A3轮系列由凯辉基金领投,联想创投、海尔资本等产业资本参投,老股东IDG资本、高瓴创投、百度风投、同歌创投等追投,其中部分老股东多轮满额、超额持续加注。
官网信息显示,成立于2006年的凯辉基金,目前累计管理规模超60亿欧元,在亚、欧、北美和非洲投资近300家企业。凯辉基金创始人及董事长蔡明泼表示,持续看好具身智能在全球市场的巨大应用潜力,将支持星海图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落地”的关键阶段,并提供凯辉全球生态资源。
星海图全尺寸双臂仿人型机器人R1。
星海图是一家2023年9月成立的具身智能企业,四位联合创始人中,除了许华哲仅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任教以外,高继扬、赵行、李天威三位均有在自动驾驶公司Waymo或Momenta的从业经历。
许华哲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特雷弗·达雷尔(Trevor Darrell)。值得一提的是,许华哲和吴翼、高阳、陈建宇四人,被外界并称为“伯克利归国四子”。四人回国后均任教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其中,高阳、陈建宇也分别创建了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千寻智能和星动纪元。3月31日,千寻智能宣布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
许华哲近日受访时告诉南都记者,星海图目前规模在80人左右。公司规模较小背后有成本控制的考量:在“广积粮”的同时,不会大手大脚地花钱,不会立刻把摊子铺得很大。“这是一种底线思维,是为了穿越周期,随时准备过冬”。
谈及融资市场变化,许华哲说,去年,投资人的心态可能是有兴趣投资,但需要进一步考虑。然而,今年投资人的心态已经变成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更倾向于迅速达成一致,抓紧机会投资。
一位具身智能赛道的VC投资人近日也向记者表示,先前那些因为不了解或者不相信而持观望态度的投资人,现在被行业热度裹挟进场,“带有怕错过、必须要站队的心态”。
南都从IT桔子平台统计到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国内具身智能赛道今年已上演49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总额60.65亿元。相比之下,2024年全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发生56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超50亿元。
热度持续高涨的同时,具身智能风口泡沫化问题的讨论近期相伴而生。3月28日,朱啸虎接受采访时说,当下对具身智能的共识高度集中,但商业化路径又不清晰。金沙江创投选择回避这样的赛道,退出多个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其中包括创业公司星海图和松延动力。
多位接受南都采访的投资人和朱啸虎的共识在于,当下具身智能领域存在泡沫化现象,人形机器人短期内的商业化也确实面临挑战。但基于同一个事实,受访者对商业化前景的预期判断和朱啸虎存在分歧。朱啸虎对具身智能商业化前景的态度悲观,但受访的投资人相信,可以在投资期内看到商业化的可能性。
采写:南都记者 杨柳
编辑:李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具身智能热潮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