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术室到疾病全程,麻醉学科拓展临床边界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5-04-04 11:57

麻醉学科转型发展,拓宽生命边界。记者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麻醉周学术活动的启动仪式上获悉,未来麻醉学科不仅局限于手术,更将贯穿疾病全程。其中,麻醉安全评估是手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图片

据悉,麻醉学科的转型过程中,技术与功能拓展是关键方向。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俞卫锋教授表示,如今麻醉学科的转型重点是从手术室内拓展到手术室外,致力于保障患者整个围手术期的安全,涵盖术前、术中、术后,甚至包括近期康复和远期转归。无论是在患者术前的评估与准备,还是在术中如何减少创伤、降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并确保安全,都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四届常务委员郭向阳教授强调,当前工作重心正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术后的加速康复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图片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俞卫锋教授

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医师的临床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也影响着公立医院发展的整体进程与成效。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缪长虹教授强调:“在此背景下,麻醉科需要提升医疗风险防控能力,尤其是针对疑难病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这不仅能支持外科医生开展高难度手术,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其次,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对药品和耗材的依赖,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价值和技术含量。” 

图片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缪长虹教授

作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必要环节,据记者了解,麻醉安全在围手术期安全评估中起着关键作用。国家老年麻醉联盟(NAGA)主席、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四届候任主委王天龙教授表示,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危重患者增多,术前评估变得更为复杂。对此,麻醉科需联合多学科开展一站式术前评估,优化患者全身功能,提升手术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姚兰教授强调:“临床麻醉医生一定要关注和重视老年患者,因为严格的术前评估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基线状态,这是整个手术麻醉方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让患者和术者一起更有信心地去迎接更好的转归。”

与会专家还针对技术与学科发展发表了见解,全军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米卫东教授认为:“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麻醉学科也在不断创新。人工智能将成为麻醉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工具,虽然完全替代麻醉医生尚需时日,但其在提升麻醉医疗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将日益显著。”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周勤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