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月出让股权募资397亿后,小米再次向外发售债券募资。4月8日,南都记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获悉,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200亿元小公募债项目状态更新为“已受理”,受理日期为2025年4月7日,承销商和管理人为中金公司。
募集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本次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200亿元(含200亿元),其中,本次公开发行一年期以上公司债券面值总额不超过 100 亿元,本次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面值余额不超过 100 亿元。本次债券期限不超过10年(含10年),可为单一期限品种,也可为多种期限的混合品种。
申报稿还提到,在扣除发行等相关费用后,募集资金拟用于偿还公司有息债务、补充公司流动资金、项目建设投资或其他法律法规允许的用途。本次债券发行的主体小米通讯是小米集团旗下销售智能手机、物联网(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以及提供互联网服务的核心子公司。
小米通讯上次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可追溯至2023年,当时小米通讯发行规模不超过200亿元(含200亿元)的债券,称在扣除发行等相关费用后募集资金拟用于偿还公司有息债务、补充公司流动资金、项目建设投资或其他法律法规允许的用途。2020年,小米通讯也对外发行规模不超过200亿元(含200亿元)的债券,并称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偿还公司有息债务、补充流动资金和项目建设。
就在3月25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计划以每股53.25港元的价格配售8亿股。随后在3月31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其配售事项已根据配售及认购协议的条款及条件于3月27日完成,扣除相关费用和开支后,该次募资共计42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97亿元)。
接连募资意欲何为?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南都记者表示,小米公司是通过股权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来募资,从小米的视角,是预判未来一段时间小米融资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从而做一些资金储备,以增强小米对经济周期风险和全球贸易摩擦反风险的抵抗能力。这从融资决策的角度看无可厚非,但从小米股东的角度看,小米已开始盈利,但小米的投资人目前尚未获得任何形式的分红,小米也要加强市场回报意识。
对于小米通讯在短时间内连续进行大规模的融资活动,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认为,这反映了公司积极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财务结构和筹集发展资金的战略考量。首先,通过发行债券来偿还现有债务,可以改善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偿债压力,并可减少利息成本,特别是如果新发债券能够以更低的利率获得的话。其次,补充流动资金有助于增强公司的运营灵活性,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支持日常运营以及应对潜在的市场机会或挑战。再者,将部分募集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预示着小米有新的业务扩展计划或者正在进行中的大型项目需要资金支持。
他还提到,考虑到小米不久前刚完成了397亿元的募资,现在又推出200亿元的小公募债项目,这显示出小米对资金的需求较大,也或是为了抓住当前较为宽松的资金市场环境,提前布局未来的发展。不过,这也意味着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小米如何高效使用这些资金,以及其能否带来相应的投资回报。同时,频繁的融资行为也引起市场对公司现金流状况及负债水平的关注,因此小米需要保持良好的财务健康状态,以维护市场信心。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