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国首发社会生活噪声管理技术规范,破解"噪音扰民"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04-10 22:06

你是否因步行街“来来来,两元一个”无限循环的广告宣传声而烦躁?是否被小区楼顶冷却塔的“嗡嗡声”吵得夜不能寐?是否苦于农贸市场的砍骨剁肉声无法消除?为解决百姓家门口、窗户边的噪声污染问题,深圳市出台全国首批社会生活噪声管理技术规范,指导噪声排放者实施降噪措施。首批技术规范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由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编制,其中,《社会生活噪声管理技术规范  客货流集中区域》(以下简称“《客货流集中区域》”)和《社会生活噪声管理技术规范  固定设备》(以下简称“《固定设备》”)已于2025年4月1日起实施。

客货流区域:从源头管控商业噪音

随着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人们对各类物资的需求日益旺盛,为了方便市民生活,在居民区附近建设了许多大型批发兼零售市场、商场及配货站等,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货物装卸声、人群喧哗声、设备运行声、车辆行驶声等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严重。

为强化商业步行街、农贸市场、专业市场、购物中心等客货流集中区域噪声管控,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宁静需求,《客货流集中区域》从明确主体责任、科学布局、规范营业行为、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提出管理要求,完善客货流集中区域噪声管理体系。

800x750_67f78cfdb2282.jpg

800x603_67f78cfe09b61.jpg


客货流集中区域常根据不同活动目的分为交易区、停车区、卸货区等功能区,不同功能区的噪声污染特点不一,且区域涉及主体众多,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合理进行场地布设、明确各方主体责任是源头管控的关键。《客货流集中区域》从业态布设、通道设置、附属停车场(点)设置、装卸和垃圾收运区域设置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客货流集中区域科学进行场地布局,通过明确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商业经营者、顾客的噪声污染防治责任,确保责任主体不缺位,从源头降低噪声影响。

针对客货流集中区域扰民严重的广告宣传、装卸操作行为,《客货流集中区域》提出了限制音响额定功率、合理摆放音响朝向、规定使用时间、进行场地平整、使用低噪工具等行为管控要求,并从设备选型、传播路径降噪、鸣笛提醒、噪声监测等方面提出噪声治理措施,同时提倡运营单位通过共建共治、友好协商解决噪声问题。

固定设备:全生命周期噪声管控

冷却塔、风机、空调设备等固定设备大多属于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在商业经营场所和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中必不可少,其安装数量和使用频率呈现指数式增长,导致固定设备噪声投诉时有发生,且由于其功能属性,不能简单粗暴地通过限制其使用时间和功率控制固定设备噪声。为完善固定设备噪声管控链条,《固定设备》针对商场、写字楼、酒店、餐饮店等商业经营场所和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中的固定设备,从位置布局、选型设计、降噪措施、安装验收和运行维护等5个方面提出管理要求,完善固定设备噪声管控链条。

501x282_67f78ce4ba210.png

667x500_67f78ce55fe2e.png

《固定设备》要求设备安装前进行噪声影响评估,安装时尽量远离敏感建筑物,并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声源的指向性和总体布局等措施改善降噪效果。选型设计是设备源头降噪的关键,要求选择性能适当、附属管道设计合理的设备,降低噪声影响。对于从位置布局、选型设计无法满足降噪要求的设备,应充分参考《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相关要求,确保降噪措施合理有效。此外,《固定设备》也对设备的安装、验收、日常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形成全生命周期噪声管控

社会生活噪声声源复杂,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不断涌现,做好社会生活噪声管控是全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后续,深圳将不断完善社会生活噪声治理标准体系,细化管理要求,提供针对性降噪指导,为建设宁静城市提供更多示范经验。


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