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育变革,这场创新观摩会在新沙小学举办

南方都市报APP • 福教动态
原创2025-04-10 16:20

当百年老校的厚重底蕴与AI技术的创新基因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的教育火花?4月8日,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为背景的创新观摩会在深圳市福田区新沙小学举办。会议以“AI赋能教育变革:深圳样本与未来学校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全国教育专家、名校长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AI技术与未来教育的深度融合。会议从百年校史展板到AI智慧操场,从思维训练手册发布到自能作文范式革新,展现了学校的教育创新实践。

图片

上午,全国名校长、专家名师在新沙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志华充满激情的讲解中,踏上 “三步一未来”的探秘之旅。观摩团观看了学校的“AI智慧体育”“AI智慧评课”“AI智慧评测”等特色项目,大家见证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革新的学习方式赋能教育,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高质量的教育,帮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自信成长,绽放生命精彩。

青年教师智慧课堂重构教学新样态

随后,学校三位青年教师呈现AI赋能教学课例——

贾宇龙老师执教的《读后感修改提升课》通过AI作文分析系统,让《读后感》评改从“经验判断”迈向“数据导航”, 课堂通过“AI+人文”双引擎,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学生不仅掌握了“学霸修改密码”,更在“名家大师智能体”的引导下,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林晓文老师的课堂以“AI赋能情境,技术驱动探究”为核心,充分展现了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她首先运用AI创设沉浸式情境,通过蒙古女孩“其其格”的AI视频引入,吸引学生一起探寻草原上重复的奥妙。其次,运用麻吉星课堂互动系统精确捕捉学生的疑惑,制造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深思。最后,引入豆包AI智能体,让学生通过与“智慧老人”的对话进一步拓展思维边界。这堂课以技术为桥,让抽象的数学规律“看得见、摸得着”。

马方录老师执教的《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课堂,以“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馆长(AI数字人)发布任务”为情境主线,巧妙融合新课标核心概念“生命的延续与进化”与学习要求,将教材内容转化为三个层次分明的探究任务,通过任务驱动与工具赋能,成功打造了一节“有思维、有技术、有生命”的科学课。

教育先锋AI驱动教育生态重构

随后,新沙小学王亚琼博士发布《思维训练手册》(教师版+学生版)6册,该手册利用创新思维工具,助力教师和学生思维螺旋发展,从理论构建到实践落地,从AI赋能到思维深耕,以阅读和项目化学习为抓手, 助力学生从“解题”到“解决真实问题”。

图片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新沙小学副校长钟传祎以“从智能作文走向自能作文”为题,为参会代表阐述AI时代作文教学的新策略、新路径、新生态、新成果。他致力于作文教学改革三十多年,最早实施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写作,倡导“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构建“学进去、说出来、写明白”的表达式学习方式。他从2020年开始探索AI+作文教学,先后撰写并刊发30多篇论文。在讲座中,钟传祎结合跨学科写作案例:小数的秘密、豆芽成长记,全方位描述了AI在教、学、练、评、改各环节的运用,提出数智赋能作文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策略和实施路径,从而实现以作文为连接点,以写作活动为平台,以沟通分享为本质,以同伴互助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为工具,通过写作来建构学习,实施高阶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和深度学习,以人工智能+学科作文为引领,构建智能化、跨学科、高效能的作文教育生态。

图片

活动最后,中国内地学者、大湾区校长教育研究院(香港)终身名誉院长、著名特级教师郭其俊发表致辞,对新沙小学AI教育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发表了其对教育变革方向的思考。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