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在具身智能这一前沿领域,深圳汇聚了大量创新型企业与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他们各自在细分赛道上深耕细作、大展拳脚。深圳构建的普惠且泛在化的可持续算力支撑体系、精准且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体系,以及覆盖全域、全时、全场景的应用推广体系,共同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营造优势环境。
“几乎每个关键零部件都能快速匹配。”近日,在深圳召开的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专题座谈会上,多家机器人企业表示,深圳具身智能产业配套齐全、政府效率高、投融资活跃、创新生态好,在政策、产业、资本的协同发展下,深圳智能生态将迎来更大的应用场景拓展与商业模式突破,“深圳一定会走到最后,走得最远。”
系统破解产业发展关键瓶颈
2025年,“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彰显国家对这一新兴领域的高度重视。在竞逐具身智能产业赛道上,深圳主动作为,打出一套“组合拳”。凭借普惠泛在的可持续算力供给体系、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以及全域全时全场景的应用体系,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扎根成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沃土。
人形机器人的运行依赖感知、控制、执行三大模块协同工作。其中,控制模块犹如人形机器人的“大脑”,算法和AI大模型则是控制模块的核心。3月3日,深圳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18条重点任务。各项政策迅速落地实施,3月29日,深圳便向近40家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发放近2亿元的首批“训力券”,以实际行动支持企业发展。
“具身智能被认为是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完美结合的产品,也是智能终端技术的集大成者,深圳具备发展这一领域的最佳环境与条件。”兆威机电董事、总经理叶曙兵认为,在硬件领域,尤其是集成电路方面,深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关注到,《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无论是训练场的建设、大模型的建设还是机器人本体的建设,都在向“软硬一体”结合的方向演进。而大湾区这方面优势明显,“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的制造技术,让深圳在机器人本体上积累了非常深厚的优势。”此次在深交所举办座谈会,更是传递出国家在资本和政策上对具身智能行业的强力支持信号,让企业信心大增。
此前,深圳市科创局有关负责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构建了最便捷的生产要素生态,包括硬件打样、机器人零部件生产供应链等等,这些都在一个高效、便捷的链条环境中运作。深圳创业者可以在一两天内完成硬件升级,这极大地降低了时间成本,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度挖掘、实践验证应用场景
《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深圳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
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深圳市市长覃伟中指出,深圳市将发挥最大优势、汇聚最优资源,推动具身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广大企业和机构在深布局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打造全球具身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
当前,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较早期,面临商业化面临成本高、泛化能力弱、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等瓶颈。如何推动具身智能领域“政产学研资用”协同化、规模化发展,深度挖掘与实践验证应用场景成为关键。
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表示,目前公司一项重要的研发投入方向,就是探索人形机器人如何走进家庭。在他看来,只有当人形机器人如同汽车、手机一样,真正融入家庭和日常生活,这一业态才会迎来真正的爆发。冷晓琨进一步指出,“人形机器人+科研”场景、“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是具身智能产业探索的前两个阶段,第三阶段则是“人形机器人+家庭、康养”场景,使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养老业务领域产业化应用。
“让机器人自主走出写字楼,穿越繁忙的马路,在人群中穿梭,并顺利进入另一店铺取物后返回、交付。”这是众擎机器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赵同阳希望实现的应用场景。此前,众擎机器人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特技,在网络刷屏出圈。赵同阳表示,发布机器人时,演示奔跑、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主要为了向人们证明,机器人已经具备能面向劳力行业的能力。“具身智能产业化大规模应用预计在三年之后实现。”
但赵同阳指出,在具身智能领域,如何提升节拍效率与增强泛化能力是关键。以职业生产线工人为例,他们操作熟练、速度惊人,甚至能产生残影般的快速动作。相比之下,当前机器人动作迟缓,远未达到人们的期待。若置于生产线,非但不能助力,反而可能添乱。“在泛化能力上,机器人的操作种类受限。这也是行业内众多研发、技术人员正共同努力、力求突破的问题。”
“耐心资本”接力助具身智能蓄势而上
刚刚从华尔街归来的优必选党委书记、首席财务官张钜,直观感受到投资界对具身智能产业新赛道的热烈追捧。在为期一周的路演行程中,优必选得到华尔街顶级机构密集约见,每个小时一场路演,一整周时间全部排满,午餐和晚餐时间也被“加塞”。“目前在具身智能领域,国内国际资本市场是非常活跃的,也希望国内多层面的资本能够给予具身智能更多的支持。”张钜认为,其企业发展史说明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是至关重要和决定性的。
优艾智合首席战略官梅婉箐从资本市场板块适配性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她认为,创业板的包容性和灵活性与具身智能企业的特点更匹配,建议通过IPO、再融资等多元化手段,为具身智能企业提供全链条支持,加速科技创新及市场推广。此外,创业板可以组织开展具身智能公司与其他上下游产业、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对人才和资金高度依赖的领域。”在前海方舟总经理陈文正看来,具身智能这一赛道具有革命性意义,其涵盖范围之广、发展潜力之大,极有可能超越移动互联网,蕴含着丰富的投资机会,自然吸引了众多目光。
从一级市场的投资视角来看,陈文正认为,一方面需要单一基金具备长期视角,即常说的“耐心资本”,以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资本的接力支持,形成良性循环。具体而言,就是需要资本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有效接力,共同推动产业的蓬勃发展。
陈文正建议,对具身智能领域的企业提供一些特殊的、更宽容的上市政策。例如,能否针对具身智能行业及其细分产品给予差异化关注,重点关注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而非仅仅追求短期盈利。同时,能否为发展迅速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使其能够更快地实现上市目标,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提升品牌效应、吸引人才、加速产品全球化进程,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资本服务市场方面,深交所负责人表示,将切实做好资本市场服务,为具身智能企业提供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产品、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路演等全链条服务。据介绍,深市具身智能产业链上市公司102家,总市值5.5万亿元,呈现出数量多、占比高、创新力强、成长性高等特点,集群化特征明显,已形成“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及系统集成——场景开发应用”全产业链布局,拥有一批“龙头”和“链主”企业。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