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市水务集团供水有限公司(下称“供水公司”)在供水厂排泥水处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自主研发的减量与智能化排泥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并成功投入应用,有效实现节水减排及效益提升。今年2月,供水公司完成了东城水厂排泥水设施改造项目建设与调试工作,成效显著。
排泥车减量化改造后的平流沉淀池。
破局传统工艺:
从“粗放排泥”到“精准智控”“集约降耗”
据介绍,传统供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一般是由调节浓缩、脱水及泥饼外运四道工序组成,需要新建包括调节池(收集池)、浓缩池(沉淀池)、脱水机房等排泥水处理设施,存在排水量大、含固率低、占地面积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供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难题,供水公司创新研发了“一种覆盖池底污泥收集、集中至吸口排泥的装置”与“一种实时智能排放高含固率污泥的系统”,2项技术均获国家专利认证。
该专利技术以“底部刮板浓缩+多通道吸泥+气动控制阀”为核心,利用污泥浓度仪精准控制排泥时机和周期,实现排泥减量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大幅提升排泥水含固率。同时,排泥水可直接进入脱水机系统进行处理,不再需要新建收集池、浓缩池等建构筑物。完成改造后,平流池排泥车可减少排水量约85%,泥水含固率可提升10倍,排泥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减少约80%,工程投资减少约50%。
实践验证效益:
东城水厂排泥水改造,投资减少约一半
2025年2月,供水公司完成了东城水厂排泥水设施改造项目建设与调试工作。改造后的排泥水处理在节能降耗、节约用地及投资、水质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了预期成效。
其中,在技能降耗方面,节水率约为85%,排泥车排放总量从每天约1200m³减至约200m³,排泥周期从24h调整至48h,排泥水含固率浓度由0.3-0.5%提升至2%-5%
在节约用地面积与投资方面,由于排泥水浓度提高,排泥水可直接进入脱水机进行处理,不再需要新建收集池与浓缩池,与传统建设形式的收集→浓缩→脱水相比,占地面积减少约80%,工程投资减少约50%,并有效解决了水厂由于用地造成的排泥水处理工程难落地的问题。
改造前的排泥水系统收集池和浓缩池,占地1000m³。
改造后的排泥水处理系统,占地230m³。
此外,在水质保障方面,传统排泥水处理系统中上清液回用容易引起锰、色度、臭和味等水质安全性问题;而改造后的排泥水量大大减少,并不需要进行回用,避免产生水质风险,进一步保障安全供水。
东莞水务集团表示,此次供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升级改造的成功实施,是供水公司在技术创新与降本增效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未来,东莞水务集团供水公司将继续秉承创新、绿色、高效的发展理念,切实发挥“百千万工程”与科技创新相互赋能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供水行业的智能化升级,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能。
采写:南都记者田玲玲 通讯员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