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如何在全球低碳浪潮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Intertek天祥集团绿色环境部可持续首席专家徐萍博士,就全球低碳发展趋势及中国出海企业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入解读。
Intertek天祥集团绿色环境部可持续首席专家徐萍博士
中国出海企业低碳咨询需求呈现新特点
南都湾财社:2023年以来中国出海企业在低碳合规方面的咨询需求发生了哪些结构性变化?
徐萍:2023年是一个分水岭,中国出海企业在低碳合规方面的咨询需求呈现新特点。行业上,钢铁、铝、化工、纺织、电子电器和新能源等高耗能、高排放的出口导向型行业咨询需求激增,尤其是受欧盟CBAM和碳足迹新规影响的企业。地域上,欧盟仍是焦点,但东南亚绿色基建也带来新机会。具体来看,企业从"自愿减排"转向"强制合规",企业需从单一合规向系统性解决方案转变。以Intertek为代表的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在合规中的作用更关键,要确保企业数据真实、可靠、可追溯,避免“洗绿”行为,帮助企业将合规压力转化为竞争优势。
南都湾财社:在碳关税背景下,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何帮助出海企业应对不同市场对数据透明度的差异化要求?如何促进国际间的碳减排标准互认与合作?
徐萍:作为全球首家进入中国内地的国际第三方机构,Intertek凭借国际化视野、本地化洞察助力企业:一方面,通过碳足迹核查与认证等服务,依据国际标准确保企业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帮助企业满足不同市场的差异化要求,助力企业获得目标市场的低碳“通行证”,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解读目标市场的碳关税政策,提供合规咨询和企业培训等服务,助力企业突破贸易壁垒,实现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争取企业未来长期繁荣的主动权。
未来,以Intertek为代表的国际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国际间的碳减排标准互认与合作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提供标准解读、培训和服务支持,助力企业提升能力建设,满足国际要求;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国际研讨会,推动经验共享。同时,可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建设,提供专业核查服务,助力完善碳市场规则,推动全球碳减排标准的互认与合作,为出海企业创造更公平、透明的国际竞争环境。
分三阶段建立核心能力应对CBAM挑战
南都湾财社:近年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备受关注。目前CBAM过渡期已启动,这对中国出海企业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
徐萍:CBAM过渡期已于2023年10月1日启动。自 CBAM 过渡期启动后,短期内,企业合规成本显著攀升。在这一阶段,企业需提交上一年度的碳排放报告,而报告所采用的方法与企业常用标准存在差异。为获取数据并完成报告编制,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时间和咨询成本。
中期视角下,2026 年正式实施后,进口商要购买 CBAM 证书,企业可能承担部分成本,这将削弱企业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而且供应链企业的数据情况将对彼此合作关系产生影响。长期来看,企业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为应对这一挑战,企业必须借助技术创新手段,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从而降低产品的碳排放强度。
南都湾财社:企业如何提升核心能力以应对CBAM带来的挑战?
徐萍:建议分三步:先吃透规则,再精准核算,最后联合供应链协同减排。具体来说:
第一步(至 2025 年底),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CBAM 规则,准确识别受影响的产品范围,科学的评估产品碳足迹和潜在碳成本,并建立碳排放管理系统。
第二步(自2026 年起),企业要按照CBAM的相关要求,精准核算碳排放,并通过通报机构的核查,同时从自身出发,规划减排路线。
第三步(着眼长期),企业应加强与价值链上下游伙伴的合作,共同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整体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Intertek以专业视角,通过专题培训、编制《欧盟CBAM知识手册》、创新播客传播等形式,帮助企业深入理解碳关税规则,同时提供碳排放数据核算与报告、CBAM培训等专业服务,并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低碳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化挑战为机遇,实现绿色转型与长远发展。
完善内部碳管理架构,实现在新兴市场低碳转型
南都湾财社:东南亚、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正在成为中国出海企业寻找海外发展新的重要选择地。在全球低碳浪潮背景下,中国出海企业在新兴市场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低碳发展的关系?
徐萍:新兴市场企业在全球低碳浪潮中确实面临一些特殊挑战。一是政策不稳定,各国法规差异大,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复杂性。二是部分地区如东南亚,存在煤电占比高、电力市场化和技术水平低的问题,这限制了新能源项目的推广和实施。三是光伏等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供应链布局压力大。
为了平衡经济效益与低碳发展,企业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开展本土化合作,与当地政府共同推动政策制定,降低政策风险。其次,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契合当地需求的新能源方案。最后,优化供应链,布局海外产能,兼顾成本控制与低碳发展。
南都湾财社:对于企业在新兴市场的低碳转型,您有哪些具体建议?如何利用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服务,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徐萍:为了企业在新兴市场实现低碳转型,企业应完善内部碳管理架构,包括公司的政策方针、定期培训、员工绩效评估、温室气体监测与报告流程等,以科学而体系化的实现减排目标。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帮助企业高效地追踪供应链中的环境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通过低碳转型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者。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动供应商实现低碳转型。
第三方机构在低碳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能够提供专业的碳足迹核算、核查、认证以及标识等服务。通过与Intertek等国际第三方机构合作,企业可以确保碳信息的来源可信度高,从而增强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信任,促进低碳消费行为。
国际合作加强,推动全球低碳标准统一
南都湾财社:展望未来,全球低碳发展将呈现哪些趋势?中国出海企业在这一趋势中应如何布局和规划?
徐萍:我认为全球低碳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碳中和加速推进,更多国家和企业设定并落实净零排放目标;二是低碳技术创新突破,可再生能源、储能、碳捕获与封存等技术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三是政策与市场机制协同深化,碳税、碳交易等工具广泛应用;四是国际合作加强,推动全球低碳标准统一;五是公众低碳意识提升,低碳消费成为主流,推动企业加速绿色转型。
在这一趋势中,中国出海企业应顺应低碳趋势,从战略、技术、供应链、市场、数据和人才等方面布局。企业应制定低碳战略,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低碳供应链,开发绿色产品,强化碳数据管理与合规,培养低碳人才。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出海企业将在全球低碳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