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蔡雯 实施旅游发展空间优化行动、推动重大文旅项目落地行动、“旅游+ ”赋能“百千万工程”发展行动、扩大旅游对外开放行动、引客入肇宣传推广行——力争到2027年,肇庆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更加完善,旅游服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旅游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旅游城市氛围更加浓厚。把肇庆打造成全国知名山水旅游胜地、岭南气派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休闲度假后花园。
日前,肇庆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对即将发布的《肇庆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下称《行动计划》)进行说明。
据悉,近年来,肇庆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突出特色,自我加压、奋起直追,拿出“二次创业”“二次革命”的精气神,重塑肇庆旅游新辉煌。
统计显示,2024年,肇庆的旅游业迎来了井喷式增长,其中鼎湖山“问鼎祈福”项目的推出让旅游热度持续升温,星湖景区的游客数量更是增长了54%。整年接待游客总以2160万人次的骄人数据结束,同比增长27.8%;旅游收入也达到了近200亿元,同比增长12.5%。
重点打造“三核三带八节点”旅游发展格局
《行动计划》提出五大行动,包括旅游发展空间优化行动、推动重大文旅项目落地行动、“旅游+ ”赋能“百千万工程”发展行动、扩大旅游对外开放行动、引客入肇宣传推广行动。
其中,旅游发展空间优化行动为“重头戏”。为进一步挖掘整理全市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避免各县(市、区)过多的同质化竞争,肇庆将对全市旅游进行空间优化,重点打造“3+3+8”的“三核三带八节点”旅游发展格局。
“三核”即依托七星岩、鼎湖山、府城等三大核心资源,将肇庆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全市旅游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集聚区。“三带”为西江旅游风光带、绥江旅游风光带、贺江旅游风光带。西江旅游风光带以西江为纽带,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绥江旅游风光带以绥江为纽带,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产品,大力发展自然生态旅游;贺江旅游风光带大力发展运动康养、休闲度假、乡村民宿、水上娱乐、水上运动等业态。“八节点”即八个县(市、区)结合自身独特文旅资源禀赋,形成差异化发展大格局。在内优外拓之下,肇庆聚力“三核”景区焕新升级和“三带”资源穿珠成链,让老景区焕发新活力、“一枝独秀”变“美景连片”。
其中,端州区依托“山、湖、城、江”的城市格局,打造成为全市全域旅游的集散和综合服务集聚区及都市休闲旅游示范区;鼎湖区实施大鼎湖旅游战略,特别深化以鼎湖山脉为龙头的环鼎湖山山地森林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成为山水休闲度假示范区;高要区发展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为发展模式打造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四会市围绕玉器文化、六祖文化、打造成为融合生态、生产、生活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肇庆标杆;广宁县全力打好“竹”品牌,做好“竹”文章,以竹文化统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康养度假、乡村旅游、体育运动竹文化休闲度假目的地;德庆县全力提升现有龙母祈福文化、盘龙峡生态度假、金林水乡民俗等系列传统产品项目,引入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业态,全力打造肇庆生态与主题度假旅游产品示范区;封开县做好岭南文化发祥地及粤语发源地文章,精心打造贺江碧道画廊与国家地质公园两条精品线路,大力开拓低空经济,打造广府文化文旅休闲旅游示范区;怀集县以“金燕康养”为核心主题,大力发展温泉度假,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燕都生态康养度假目的地。
全力推动重大文旅项目落地
重大文旅项目是激活旅游提质增效的新引擎。《行动计划》在推动重大文旅项目落地行动中提出,全力推动盘龙峡、麓宿竹悠谷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盘活松涛宾馆、大榄岗、院士基地等优质国有资产,开展全市精品酒店(民宿)招商引资及资源推介活动,积极引入知名品牌酒店(民宿),并为各县(市、区)量身定制精准任务清单。
在实施“旅游+ ”赋能“百千万工程”发展行动中,《行动计划》明确肇庆要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商业、康养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持续赋能“百千万工程”向纵深推进。打造以府城片区为代表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文化旅游休闲区,积极创建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区。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扩大旅游对外开放,用好240小时免签、“港澳车北上”等政策,推动旅游景区、度假区、文艺演出场所、酒店民宿等场景支付便利化,丰富入境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与港澳、日韩、东南亚、欧洲等地的沟通交流,提高肇庆的国际化水平,争创东亚文化之都。同时要制定全市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方案,持续深化与抖音、小红书、高德地图三大平台合作,制作一批精品旅游攻略和打卡视频,不断完善肇庆旅游地图,推高我市文旅市场、消费市场热度,努力推出更多吸引海内外眼球的爆款IP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