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伴随多家地方城商行年报数据的披露,作为湖南省唯一的省级城商行湖南银行也颇受关注。
日前,湖南银行公布了“最近三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其中披露了2024年经营业绩。总体上看,规模扩张与风险管控有成效,营收增长明显乏力。
按照公告,去年湖南银行营业收入为114.06亿元,2023年为114亿元,几乎持平。净利润从2023年的33.03亿元增至34.73亿元,增幅约为5%。净息差持续收窄,从2022年2.34%连续两年下降至1.63%。该行去年资产总额为5657.18亿元,增幅达到12.44%。负债总额5250.50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3057.68亿元,吸收存款总额3331.48亿元。
湖南银行最近三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资产质量方面有所改善但依然承压。不良贷款余额51.78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的1.89%连续两年下降至去年的1.65%,仍高于当地1.37%的平均线。拨备覆盖率为176.19%,已连续两年提高标准,处于行业腰部水准。
实际上,这份相对简单的业绩数据,也成为窥探公司治理的一个窗口。
来自银行业务口的核心高管偏少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湖南银行官网的高管矩阵看到,包括董事长在内的6名核心团队中,由银行体系出身成长并磨砺的不多,由监管系统、政府职能部门“空降”的居多。
黄卫忠(图片来自网络)
湖南银行董事长黄卫忠是金融体系的“老兵”,在监管部门工作多年,也有地方银行实践经验。他曾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农村合作金融监管局体改处主任科员,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综合处主任科员、副处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副处长、处长,拥有丰富的金融监管方面经验。
2010年7月起,他先后出任天津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行长等职。2020年5月起任华融湘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2022年底,华融湘江银行更名为湖南银行之后,他继续担任董事长。
周晖(图片来自网络)
行长周晖1971年出生,其履历也颇为丰富,当过大学老师,但从公开资料看,他此前并没有银行从业经验。周晖是湖南银行的“新人”,两年半前从地方金融监管系统“空降”湖南银行。按照公开信息,周晖历任浙江财经大学副教授,第一创业证券副总裁,财富证券总裁兼财富里昂证券董事长,湖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其间曾挂职湘潭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22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周晖任湖南银行行长(试用期一年),免去其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职务。不久后,他正式出任该行副董事长、行长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周晖曾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重大课题6项,还是“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李滔(图片来自官网)
湖南银行党委副书记李滔也是“70后”,她曾历任湖南省财政厅机关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副局长;湖南省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记者注意到,她曾担任过原华融湘江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
纪委书记钟心是“纪检老兵”。梳理履历看,他历任湖南省纪委案件审理室、宣传教育室主任科员;湖南省纪委办公厅副处级纪检员、监察员;湖南省纪委办公厅、组织部正处长级副主任(副部长);湖南省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正处长级副主任、一级调研员;湖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湖南省纪委监委驻省总工会纪检监察组组长、二级高级监察官。目前他也是湖南省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今年59岁的副行长李新华则是“老银行人”,有国有大行等银行工作背景。此前,李新华一直在中国建设银行任职,先后担任过邵阳市中心支行干部、企业财务科副科长、邵阳市分行第二支行行长、营业部主任,信贷委办公室主任、原邵阳市城市信用社主任、董事长。他也是原华融湘江银行副行长。据悉,华融湘江银行更名为湖南银行后,李新华仍担任副行长一职,主要负责运营管理部、保卫部,以及全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湖南银行党委委员王勇是高级审计师。从公开履历看,他曾担任湖南省审计厅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服务中心正科级干部、行政事业审计三处副处长、金融审计处处长等职。
近年来,从金融监管部门空降到银行体系的并不少见。比如,2022年初,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便调任北京银行担任“一把手”,被外界解读为“临危受命”。
不过,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在银行高管任用逻辑中,从银行体系内历练成长的“业务操盘型”、“国有大行引入型”、“封疆大吏型”等干部一般来说是晋升的重要力量。比如,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此前关于高管任用有过一番理论。他认为,“理论上总行的行领导要有分行行长的经验,部门总经理也要做过分行行长,要熟悉银行的核心业务,至少要包括信贷、会计、资金、科技、储蓄等部分。”
重回国资怀抱后,外部竞争仍存考验
湖南银行的历史并不长。2022年,中国华融出售所持华融湘江银行全部股权,由财信金控和中央汇金收购。当年底,华融湘江银行更名“湖南银行”议案获通过。这意味着这家最早成立于2010年、总部在长沙的5000亿级城商行重回湖南省国资的怀抱。
从股东结构看,截至去年9月末,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持股20.53%,为第一大股东,其次是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0%、湖南财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4.96%,分别为第二、第三大股东。资料显示,财信金控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系湖南省唯一的省级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省属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其最终实益拥有人为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银行更名,绝不是简单的‘翻牌’,而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未来将继续加力主业升级发展,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力争5年实现上市。”该行董事长黄卫忠曾如是表态。
不过,虽然是省级城商行,但湖南银行并非独美,相比湖南省另一家地方城商行,其资产规模、存贷规模和资产质量等仍逊色一筹。按照长沙银行2024年度业绩快报,该行营收259.36亿元,同比增长4.57%;净利润79.80亿元,同比增长6.92%;资产总额站上万亿关口,为11470.18亿元。不良贷款率1.15%;拨备覆盖率314.23%,资产质量、风险抵御关键指标均优于湖南银行。
就在不久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南监管局披露最新数据,2024年末,湖南省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突破10万亿元创下新高,标志着湖南金融领域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又迈出一步。这对于“根正苗红”的湖南银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巡视整改之考:违规放贷、清廉建设、风险防范
不过,面对外部市场竞争,内部治理问题还有考验。
2025年初,湖南省纪委湖南省监委驻湖南银行纪检监察组挂牌成立,意在为该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好的纪律保障。2025年2月底,湖南银行党委通报了省委巡视组对其巡视整改进展情况。按照通报,从反馈问题看主要集中在“发放贷款违反规定”、“清廉银行建设推进不够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治责任未扛牢”等维度。比如,2020年以来,该行薪酬追索扣回未完全执行到位;某分行违反财经纪律,违规报销和使用费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2022年、2023年均未完成不良贷款处置任务,2023年底不良贷款率较高。
而对于下一步整改安排,湖南银行称,坚决摒弃“过关”思想,加强举一反三和深化拓展,深刻反思银行在内部管理、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补短板、强弱项,以“当下改”促“长久立”。同时,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及时将整改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做法,转化为常态长效制度机制。
从华融湘江银行到湖南银行,从增长乏力到内部治理,从“当下改”到“长久立”,从培育核心竞争力到实现上市之路,这家省级银行的转型变革依然任重道远。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