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佬”江梓浩:回到栋笃笑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5-04-15 17:54

海报上叼着牙签,栋笃笑就叫“广东佬梓浩”,不是在脱口秀节目中那个阳光帅气大男孩,而是看起来拽拽的,也的确有了拽的资本,这个纯粤语专场已经在大湾区5城演了16场,其中广州演了10场,而五一期间又加场连演5天,豆瓣评分9.6。江梓浩,回到大湾区,也终于回到自己的舒适区,好嘢。

图片

大学没毕业就签约笑果文化,并且连续参加脱口秀比赛,但江梓浩在节目中总是显得水土不服,去年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更是“一轮游”。从业8年了,节目上了,漫才也试过了,资质并不差,一直在脱口秀中心圈层,很多朋友都先后“火”了,但他显得“夹生”,很多同行都觉得,江梓浩私下和开放麦比在节目中好笑多了,问题出在哪里,当然是语言,栋笃笑,才是比脱口秀,更适合江梓浩的方式。

最早曾在深圳讲脱口秀的广西人梁海源,也有过口音的问题,他专程看过江梓浩栋笃笑专场后说,“回到粤语领域,像鱼儿回到了水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欢乐的海洋里遨游。深入骨髓的粤语文化,发自内心的分享欲,附带着生动的情绪和情感,梓浩勾勒出一幅广东人的生活画像”。回到广东的“广东佬梓浩”,讲起栋笃笑,才是真正属于他的赛道。

都知道他“憋着一口气”,回到大湾区,回到栋笃笑,相当于回到舒适区,但江梓浩思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专场和处境,还有粤语脱口秀的市场和未来。很多非粤语区的观众不知道栋笃笑,其实都是“Stand-Up Comedy”,不过是用粤语来呈现单口喜剧。栋笃笑能否再有一个新生代黄子华,栋笃笑能否在粤语区重现辉煌再上层楼,甚至栋笃笑能否走出粤语区,江梓浩在尝试也在努力。

以下是江梓浩的自述——

A

绕不开的黄子华

栋笃笑,是意译英文的“Stand-Up Comedy”,其实和脱口秀没有不同,只是粤语翻译的差异,最早的译者是黄子华,因此他也被称为栋笃笑始祖,子华神。在粤语地区,大家都知道黄子华的地位和影响力,并且很奇怪,黄子华一开始就是一棵大树,并且是参天大树,香港也有其他的演员讲栋笃笑,但黄子华只有一个。

从时间上来看,栋笃笑其实比普通话脱口秀更早,在粤语区影响很大,但现在看整个市场没有发展起来,尤其黄子华、许冠文、林海峰这些之后,没有更多新人跟上,我也分析过原因,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黄子华实在太厉害了,我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理解这个人是何方神圣,一出来就独树一帜,不仅仅是成为栋笃笑的代言人,还把这个喜剧形式带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甚至接近他的人都没有,在栋笃笑没有人可以和黄子华比较。

所以提到栋笃笑,广东观众吃过太好的。普通话脱口秀是因为这几年因为节目普及,黄子华在上世纪90年代就把栋笃笑带到了粤语地区,可能因为他太优秀了,他的观察太独到太精妙了,他把栋笃笑所有好的元素都囊括了,不止是纯好笑还有深度有态度,有表达内涵,有对最底层的描绘,有对整个社会的剖析,不仅有讽刺还有责任感,相当于做到极致了,导致很多年轻的演员只能是卡啦米,只能票价比他低。

图片

我有研究黄子华的文本,非常香港,就是基于这座城市的创作,除了《娱乐圈血肉史》的个人经历,有很多很深刻很深入的观察,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当然我还做不到,但我可以讲学校的经历,北上的经历,我也想成为黄子华,但我知道成不了,大家来看我的栋笃笑,也不是奔着听我来剖析社会,我的气质和阅历还不足以支撑,但谈恋爱或者生活向的内容还是会有共鸣。

但是黄子华“金盆𠺘口”了,我当然希望有一天能和黄子华交流,希望他能来看我的演出,如果他能来看一场,不仅仅是帮我,也是在帮助栋笃笑整个行业。这是开玩笑啦,等我做得再厉害一点,其实我也没有多大的抱负,不敢说把栋笃笑发扬光大包在我身上,黄子华有时间随便来看看就行了。

B

绕不开的海漂

图片

我说脱口秀,讲栋笃笑,都是拜黄子华所赐,最早在学校时表演就是用粤语,从模仿黄子华开始,2017年还没有毕业,有机会参加笑果的训练营,那时候脱口秀还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可能因为我较早受到黄子华影响,相对更早知道这种喜剧形式,在台上也不怯场,算是比别人先走一步,在当时公司内部的比赛拿了第二名,第一名就是第一季脱口秀“大王”庞博。

然后顺利成章,我就签约了笑果文化,成为公司的“元老”级演员,当时还没有毕业,但因为我已经有了一些段子,从一些小的演出开始演,然后也做编剧。后来公司开始做线上节目,我也顺理成章参与了选拔,所以不是我选择了脱口秀,而是脱口秀选择了我,哈哈哈。

从2017年《脱口秀大会》第一季到2024年《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我都没有缺席,身旁的很多人都先后“火”了,我也成为为数不多一直在上节目,也一直在坚持的人。我讲过脱口秀,也讲过漫才,最出圈的一次可能是《脱口秀大会》第五季“扔拖鞋”的画面。在去年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我讲了在线下反响很不错的段子,但很遗憾,观众票数不多,让我感觉我有点跟不上了,吃力了。

虽然我还不到30岁,但已经是脱口秀“老人”,并且表面上一直是在最核心的圈子里,也曾幻想过自己是“天选之子”,但因为语言的限制,包括创作状态,真的越来越感觉到疲惫,尤其去年,看到很多新参加节目的同行,都是厚积薄发,很有热情和冲劲儿,就越发感觉自己没有进步,所以非常失落。

很多老朋友,比方王勉、何广智已经成“角儿”,但我出现这么多年,观众看不到我的进步,我自己也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这种感觉在去年就爆发出来,甚至觉得对不起自己,我在脱口秀这个行业耕耘了七八年,所谓的正规军,但我都在干什么呢,我自己身上还有哪些可以挖掘的内容和话题,甚至有同行打趣说我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故意在节目上不幽默,给一个很低的预期,在线下甚至录播客又都还不错。

那我该怎么办,这份工作应该是轻松舒服的,我在哪里更悠闲,当然还是回到广东,回到栋笃笑。

C

绕不开的广东佬

图片

我的家在花都新华镇,从上海回来我就住在家里,吃妈妈做的饭,当然很舒服,然后我憋着一股劲儿,用半年时间写出了这个栋笃笑专场《广东佬梓浩》。

专场Beta版在深圳演的时候,梁海源也专程来看了,很多同行朋友也都给很多鼓励。这个专场就是完完全全供给广东懂粤语的朋友,有很多只有在广东生活的人才会理解的梗,包括香港流行文化,TVB剧,粤式饮食习惯,还有我在上海北京打拼的南北差异,如果从小在广东长大的人应该会有共鸣,很多“广东佬”的俚语和内部梗转译成普通话就会折损率太高。

用粤语创作和表达,讲我自己的故事,突然找回了最早从事这个行业的初心,分享的欲望又强烈起来了。

我用普通话讲我的成长环境、亲戚朋友、生活习惯,就显得普通,甚至无法引发共鸣和笑点,但用粤语讲就有很多专属于栋笃笑的地域梗和槽点,并且讲起来非常从容,因为我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也是我想表达的。并且线下演出是舒服的,观众买票来看也是轻轻松松的。

除了广州和深圳,我也去佛山、江门、中山、南宁演了,观众也给我很多信心,《广东佬梓浩》这个专场肯定会继续演下去,说得俗一点,演到不赚钱为止,肯定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演不动了就放到网上,靠自己的自媒体让更多人看到。

朋友们评价我是“情绪稳定”,“脱口秀职场天选牛马”,为数不多的出圈来自“扔拖鞋”的“情绪爆发”,但这个栋笃笑专场,我还是又“爆发”了,整个人的状态也不一样了,因为也是呕心沥血。即便现在门票已经不像刚开始那样迅速售罄了,但我还会继续做粤语,继续写第二个栋笃笑专场,哪怕花个五年十年,我也还能继续做。

图片

广州的整体脱口秀氛围其实不差的,观众基础很好,很多朋友过来开专场都卖得很好,但广州的从业者还是相对弱,很多广州出来的演员都去了北京或者上海发展,俱乐部也没有像成都杭州厦门那么百花齐放,但也有一些前辈和同行,比如啊水、紫薇、鸡翅、DJ,都还在坚持粤语栋笃笑创作。

在广州做栋笃笑不容易,做脱口秀俱乐部更不容易,因为核心的还是演员,同样是脱口秀演员的小块来做开花BLOOM也做得很辛苦,能怎么办呢,黄子华已经“封麦”了,需要有人来挑头,像李诞一样把整个行业带到大家面前,而不止是做个人品牌。如果曾志伟这样的“大哥”能做就好了,讲笑啦。有机会还是要上节目,再上节目我会写关于当下粤语以及栋笃笑的内容,让大家多关注粤语,也是给自己的交代。

采写:南都记者 丁慧峰 

视频:南都记者 朱俊毅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彭思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