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新区,希音投资35亿元建设的区域性仓储中心,每天可处理跨境包裹峰值达2000万件,从这里出发,肇庆制造的服装、五金、小家电正以“次日达”的速度抵达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幕,折射出肇庆以“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激活县域经济的深层逻辑——通过数字贸易重构传统产业链,让县域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到新坐标:2022—2024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累计达59亿元;获评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第二档(第一档城市仅10个),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跨境电商的“肇庆速度”
肇庆的跨境电商崛起,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施策。
近年来,肇庆市将跨境电商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核心抓手,在政策层面,出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重点培育五金制品、珠宝玉器、服装制衣等传统优势产业,分类打造七大特色产业园区。同时,通过引入希音、拼多多Temu等头部平台,肇庆迅速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希音智慧园已交付使用。王振宇摄影
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肇庆市创新推出三大服务机制:一是平台对接机制,联合eBay、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开展专项对接活动,推动超3500家企业"触网出海";二是通关便利机制,启用大旺跨境电商国际货站,实现"一站式"通关,日均包裹处理能力达50万件;三是数字赋能机制,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企业订单响应效率40%。
被“重塑”的县域经济版图
当前,在肇庆,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县域经济版图。
在高要区金利镇,这个曾以“家庭作坊式拼单出口”闻名的小五金产业集群,如今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过去,金利五金企业因缺乏自主品牌和跨境渠道,长期依赖中间商贴牌代工,利润微薄。而今,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金利五金得以快速响应国际市场需求,实现小批量定制、快速打样与规模化生产的无缝对接。
据不完全统计,130多家五金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如广东科艺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向东南亚、中东等地出口销售额同比增长了77.5%。在近日广东省公布的“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十大试点名单,“肇庆市高要区五金产业带”凭借其产业集群优势、数字化转型成效及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的突出表现成功入选。
在珠宝玉器之都四会,"电商+玉器"模式催生产业蝶变。
四会的玉器直播。
依托TikTok、拼多多等形成跨境电商集聚发展势头,累计培育珠宝玉器跨境电商商家超200家。通过建立"原料采购-设计加工-直播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玉器电商销售占比从不足20%提升至60%以上。2024年玉器全产业链产值达360亿元,培育经营主体3.3万户,带动就业近30万人。更具创新意义的是"明星+直播+节庆IP"的营销模式,抖音"金产地四会玉石节"单场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观看,商家销售额增长200%。
在怀集县,以希音、拼多多等跨境电商平台为纽带,推动服装生产经营主体逐年大幅度增加,服装产业从传统代工向“集群化、数字化、品牌化”转型。
数据显示,怀集注册登记的服装制衣生产经营主体从2020年底的344户,增长到2024年底1028户,四年增长684户。目前,正形成以锦良服饰、辰尚服饰、鸿瑞服装3家企业为龙头、超千家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2024年,怀集服装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较2020年增长3倍多,带动就业超1.5万人,探索出“山区县“借船出海、富民强县”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微观察】
县域经济:找准自身优势突围
肇庆以“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激活县域经济的实践证明,县域经济的突围不在于盲目追逐风口,而在于找准自身禀赋与时代需求的交汇点。当传统五金遇见智能分拣系统,当千年玉器拥抱直播电商,肇庆不仅重构了产业逻辑,更重塑了城市竞争力。未来,如何在数字贸易的浪潮中守住制造业根基、培育本土品牌,将是这座城市需要持续作答的命题。
采写:南都记者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