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家门口的幸福晚年,福田这个银龄太极队玩出“大满贯”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5-04-17 09:41

南都讯 记者林敏儿 通讯员张明宝 陈若琳 黄曼蓁 在今年3月举行的广东省第四届演武大会上,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银龄太极队以红色太极方阵惊艳亮相。这支平均年龄68岁的队伍斩获23金6银2铜,并摘得集体项目第一与“优秀组织奖”,在陈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等项目上以“满堂彩”战绩再度刷新纪录,成为全省唯一实现竞技与管理双优的街道级团队。

800x601_67ff5e82d87eb.png

800x600_67ff5e82ce79e.png

800x451_67ff5e82a33ed.png

十年前,在华强北街道党工委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华强北现任街道长青老龄大学校长、老年协会会长丁添发,福强社区汽车大院小区党支部党员骨干何玲牵头成立华强北街道银龄太极队。队伍自首夺省级赛事金牌以来,已累计获得:首届全球网络大赛一等奖;深圳市“长青杯”老年运动会团体三连冠;省级及以上赛事金牌逾60枚;连续五年斩获大湾区武术邀请赛特等奖;国家级团体冠军3次,并且连续四届被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评为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服务站点,可谓全省老年体育的标杆旗帜。

从“零基础”到“大满贯”,十年磨砺出锋芒

十五年前,老党员何玲在独自练习太极时,吸引老人驻足。“能教教我们吗?”正是这句朴素的请求诞生了最初的8人太极小组。在太极队正式成立后,通过“三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训练体系专业化。首创太极“主讲+助教”双导师制,国家一级教练员张洪泗和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黎小玲受邀担任主讲老师,队长何玲和副队长赵红、沈波春三位太极骨干担任助教老师,开展传统招式系统教学和日常训练。

技能提升科学化。根据早晨关节滑液浓度高,适合进行“柔功”拉伸;夜间肌肉温度峰值时,侧重“刚劲”爆发训练的科学原理,队伍设置晨功晚课训练机制,每天6小时拆解为晨功(8:30-11:30)和晚课(19:00-21:00),科学的训练方式效果极好,73岁的沈波春同志连续六个月坚持训练,就攻克了“腾空摆莲360度转体”动作。

人才梯队系统化。十年间,这支队伍已发展成拥有国家教练员2人,市社会体育指导员27人,核心队员45人、辐射带动周边300余位老年人的专业团队。何玲队长也从太极业余爱好者晋级成为深圳市社会体育一级指导员、太极研究会一级教练,被特聘为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手势舞教师。

从零散队伍到王牌之师,“三轮驱动”注入强劲动能

太极队从“草根团队”蜕变为“金牌战队”,离不开华强北街道党工委“政策-资源-服务”三维支持体系。

政策筑基,激活银发动能。将老年文体事业纳入“幸福民生”工程核心板块,依托《“银龄康乐”社区养老实施方案》、《福田区“文体惠老”十条》等政策,每年划拨专项基金、设立“金牌教练奖励基金”。

资源聚合,打破空间桎梏。在街道党工委的帮忙协调下,将辖区400平方米旧仓库房改造为长者服务中心、600平方米旧楼宇改造成党群服务中心,解决没有固定场地训练的问题,训练馆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空气监测系统和防滑地胶等,实现训练保障。

服务护航,守护银龄健康。与辖区医疗机构开展共建,构建“训前-训中-训后”三级健康管理体系,定制“体医融合”方案,针对老年人提供养生、康健课程,进行AI营养健康检测,赛期间随队医疗组提供应急救护,保障队员身体状况。

从赛场冠军到社区先锋力量,激活银龄涟漪效应

如今的华强北太极队,已超越单纯的文体团队范畴,在街道党工委的号召和引导下,组建“银龄先锋队”,构建起多元社会价值网络。 

从领奖台到讲课台,银龄导师播撒文化火种。太极队没有止步于赛场荣誉,反而加快转型步伐成立“太极文化传播工作室”,通过太极进校园、太极进企业,传承太极文化。

从参赛者到治理者,柔性力量破解社区难题。太极队化身社区“银龄智囊团”,将太极桩功改良为“防跌倒训练法”,减少了老年人摔倒现象;发起“打太极·捡垃圾”活动,清理街道绿化带垃圾;利用“刚柔并济”哲学,化解23起邻里纠纷。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生命能量获得二次绽放。经过十年的太极训练,赵红阿姨心脏病稳定了,秦少培阿姨脊柱炎好了,68岁的赵阿姨从自闭症儿童母亲转型为社区心理辅导员,用太极冥想帮助12个家庭缓解育儿焦虑。这种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的赋能方式,让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太极的温度与力量。

华强北银龄太极队以十年实践印证,赛场荣誉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老年人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充满创造力的“第二次人口红利”。他们将太极文化转化为服务社区的“柔性力量”,在基层治理、文化传承、健康促进等领域掀起“银龄涟漪”。

华强北街道作为老龄化社区占比高达80%的街道,年均开展老年文体活动超1200场次,覆盖太极拳、声乐、书画等30个特色课程,三年累计服务银龄群体逾15万人次。从“中国电子第一街”到“全龄友好示范街区”,华强北街道不仅以日均70万客流的商业活力彰显特区经济脉搏,更以覆盖辖区1.1万老年人的“15分钟银龄服务圈”,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老龄社会的人文温度。下一步华强北街道将持续开展银龄活动,打造5分钟美好社区生活圈,做实“民生六优”项目,提升华强银龄生活幸福感与归属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