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系”部分前高管入职友邦保险,地域扩张背后有何方略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04-17 15:00
图片

伴随着“准80后”张敏日前被正式任命为友邦人寿的副总经理,这家头部外资寿险机构的高级管理架构逐渐清晰。


架构逐渐清晰的背后,“平安系”的标签也愈发醒目。

1

近20人的高管“豪华团队”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看到,包括董事长张晓宇与尚未出炉的总经理在内,友邦人寿核心班子出现了近20人的“豪华团队”,友邦人寿也详细公布每一位高管简历。其中,副总经理达到11人,整体上座次分明、各司其职,甚至可以相互制衡。

图片

张晓宇(图片来自网络)

在“副总经理”序列里,包括了张炜(兼首席业务执行官)、姜利民(兼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黎晓颖(兼首席运营官)、刘立民(兼首席信息技术官)、沈子昌张颖(兼首席人力资源官)、谷刚(兼首席新机构拓展官)、杨一辰(首席多元渠道官)、张敏(兼首席客户官、首席健康业务官)、郭杰声(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刘兴科(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还包括财务负责人吴浩礼(兼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周学新(兼总法律顾问);总经理助理高汉强(兼首席风险官、合规负责人);欧阳理良(兼首席投资官、资产管理中心部门负责人);审计责任人吴晓隽;总精算师何永豪

上述近20人中,呈现了三个鲜明特征。其一是年轻化。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上述人员中“75后”年龄段成为中流砥柱,比重最高,年轻化趋势明显。

其二是头衔多,尤其设置了诸多“首席”岗位。为何设置这么多高管和头衔?有分析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此举或是为应对监管对于高管在同一岗位任职期限的规定。

其三,则是“平安系标签较多,“平安化”传递更多深意。

2

橄榄枝抛向平安系“女将”

就在上个月,友邦人寿公告,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2025年3月19日起,张晓宇担任本公司董事长职务。同时,不再担任本公司总经理职务。

记者注意到,即将与张晓宇“组合搭班子”的,或是从“平安系”返场的“外脑”余宏。

图片

余宏(图片来自网络)

去年11月22日,张晓宇在内部公开信中宣布,平安人寿原总经理余宏加入友邦人寿,拟任总经理,并将全面负责公司战略规划与实施以及日常运营等工作,任职资格待董事会批准任命且金融监管总局核准后生效。

从张晓宇到余宏,两人均是中国寿险圈的“名将”。

1976年出生的张晓宇不足50岁,他16岁就进入复旦大学数学系学习,并获得应用数学系硕士学位,拥有北美精算师资格认证,属于典型的学霸。张晓宇的履历颇为亮眼:从北美最年轻的精算师,到友邦体系内最年轻的CEO,系年富力强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2000年,张晓宇加入原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而后凭借自身出色才能一步步被擢升至核心管理岗。2020年7月,他出任友邦人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25年3月起任友邦人寿董事长。从最初的实习生到掌舵者,49岁张晓宇用了大约25年时间。

余宏则是老平安人,她于1968年出生,在平安体系深耕近27年,历任平安人寿总部保费部收费企划室主任,董事长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总公司总助、常务副总经理、CEO、总经理等职务。她不仅是平安人寿第一位女性总经理,也是平安人寿改革的见证者。在平安寿险的转型时期,余宏曾深度参与了平安人寿的战略规划升级,协助推动“4渠道+3产品”改革战略落地。去年9月,平安人寿官宣余宏退休后返聘任职期满,正式离职,不久之后业界便纷纷猜测其将加入友邦。

不过,记者注意到,最新官网的高管阵容和履历中尚未出现余宏的名字

3

近亿元年薪背后的“老东家”情结

实际上,余宏只是“平安系”的一个缩影。

2024年10月31日,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卸任友邦人寿董事及董事长等职,更专注于友邦保险集团的工作。

图片

李源祥(图片来自网络)

李源祥是余宏的老上司,也是一名“老平安”,两人在平安人寿共事多年。2004年,李源祥以平安人寿董事长特别助理身份加入平安,后陆续担任平安人寿总经理、董事长等职。他曾推动“超人计划”,在行业内率先调整业务结构、压缩银保、强化个险,对平安的寿险板块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2018年,他成为中国平安马明哲麾下的三大联席CEO之一。 

彼时,两个重大公告出乎意料,震动业界。2019年11月22日下午,两大保险巨头中国平安和友邦保险同时宣布了一项重大人事变动。现任中国平安联席CEO的李源祥将从中国平安离职,并于2020年6月份接任友邦保险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图片

中国平安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左起为姚波、陈心颖、李源祥、任汇川

加盟友邦保险后,“新东家”开出超700万美元目标年薪与2800万美元离职补偿。一时间,保险圈“天价转会费”引人瞩目。作为参照,李源祥2018年在中国平安领取的总薪酬大约为1400万元人民币。

“在平安的16年职业生涯,是我个人职业生涯中最重要、最宝贵的经历,也是我最值得骄傲的职业历程。”对于此次作别“老东家”,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李源祥颇为谦逊地发表了感言:“特别要感谢马明哲董事长对我一直以来的悉心栽培,他对我多年的提携和启导,将使我受益终生。”

对此,业内有观点指,“余宏此次加盟友邦,或是受到李源祥的看重和点名引入。”

4

聚焦多张面孔:大步快进下的人才方略

除了李源祥和余宏,在友邦人寿一众高管中,还有一些平安系的影子。

2024年4月,谷刚正式获批出任友邦人寿副总经理,目前兼任首席新机构拓展官。记者注意到,谷刚在2020年9月加入友邦人寿广东分公司,出任总经理。值得一提的是,加入友邦前,谷刚在平安人寿长期任职,拥有20多年的人寿保险行业经验

1980年出生的杨一辰现任友邦人寿副总经理兼首席多元渠道官。按照履历,他200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2022年9月才加入友邦人寿。此前曾在麦肯锡咨询、平安保险集团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波士顿咨询、泰康保险等担任重要职务。

图片

刘兴科(图片来自网络)

掌舵深圳分公司的刘兴科多年前也曾在平安人寿工作过。刘兴科现任友邦人寿副总经理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他于2018年6月加入原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更多扮演了“开疆拓土”角色。曾担任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特别助理并负责新市场和新机构的各项开拓工作,任职期间成功完成天津、石家庄等地营销服务部的开设,以及友邦四川分公司的筹建工作。加入友邦前,刘兴科担任过中信保诚湖北分公司总经理、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个险渠道部负责人,早前曾在平安人寿的地方分公司任职。

另一张面孔也值得留意。去年10月,平安银行原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入职友邦保险集团,担任集团首席创新官,向首席执行官李源祥汇报工作。记者注意到,作为平安银行的核心高管,蔡新发此前主要分管零售条线,而零售转型正是平安银行的重要战略。

图片

蔡新发(图片来自网络)

友邦人寿方面日前向南都湾财社记者确认了这个情况。相关方面回应,蔡新发目前担任集团首席创新官兼创新办公室负责人,他领导集团创新办公室,负责制定和实施集团的创新和客户中心战略。该部门通过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数字营销推动创新,以提升客户体验并嵌入客户中心文化。

那么,近年来友邦保险聘任的多名高管来自“平安系”或有平安从业背景,是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量?

对于上述问题,友邦人寿日前向南都湾财社方面回复表示,在地域扩展的大背景下,友邦人寿正持续在人才培养上投入资源,实现不同岗位以及区域的人才流动,招募行业人才,同时为友邦保险集团输送优秀人才。这些举措符合友邦人寿快速成长的需求。

也有业内分析认为,像余宏是近年来友邦人寿从平安体系引入的高管之一,反映了友邦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对本土化人才的重视。

互为佐证的是,友邦人寿在中国内地市场开启“大步快进”模式。2024年四季度,其获批在安徽、山东、重庆、浙江筹建分公司,并已相继获批准予开业。记者注意到,友邦人寿对此曾声称,“这四个地区2024年GDP总计达27万亿人民币,使我们得以接触额外1亿潜在客户”。

这也意味着,未来友邦人寿与平安人寿等机构在寿险江湖的正面对抗会愈发广泛与激烈。值得玩味的是,今年3月,平安人寿宣布选举执行董事、副总经理蔡霆兼任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史伟玉拟出任公司总经理。记者注意到,蔡霆是“85后”,而史伟玉是“75后”。两家寿险机构的年轻化思路如出一辙。

不过,薪酬或也是一个关键变量。按照友邦保险集团最新公布的2024业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的薪酬再度引热议。数据显示,李源祥2024年薪酬总额达137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800万元左右,较2023年增长2.31%,在业内可谓一骑绝尘,被认为是“天价薪酬”。

对此,有分析认为,内地保险公司高管受“限薪令”影响,薪酬普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作为“外资系”友邦保险的高薪结构更容易“虹吸”各路精英

5

 企业文化融合或存新挑战

就在不久前,友邦人寿披露了2024年偿付能力报告,大部分主要经营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实现新业务价值增长20%,年化新保费增长10%,总加权保费收入增长了18%,去年第4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424.34%。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友邦人寿是由友邦保险集团全资设立的子公司。按照公开资料,友邦保险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上市外资保险机构。友邦保险的唯一股东为友邦控股。据悉,友邦控股股权结构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也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眼下,一众“外脑”的加入,是否会影响未来的企业文化融合?

据观察,友邦人寿17位“副总级”高管中,约有8人在友邦服役20年以上,对友邦的文化底蕴、管理方针和战略执行等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比如,董事长张晓宇就是浸润了友邦文化基因、一路成长磨砺蝶变的典型代表。

实际上,置身于寿险生态圈,关乎险企的治理理念,张晓宇此前也有一番公开论述。“风物长宜放眼量。”他认为,“除了财务数据,友邦人寿更关注的其实在于公司业务结构是否健康,是否具备差异化的竞争能力,产品是否足够多元,人才储备和发展是否有进展,公司是否始终保持敏锐、持续创新等更为底层的内容。”

不过,正所谓“双刃剑”,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可能带来如行业经验、客户资源等战略优势,但也可能带来潜在困难,比如文化冲突与团队融合、战略分歧与执行阻力等层面的挑战、组织稳定性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等,需谨慎管理。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