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合成内容日益逼真,如何防范AI谣言、辨别虚假信息、减轻技术滥用、明确各方责任,以合理成本提高安全性并促进AI应用落地发展,现为当务之急。《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及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也顺应而出。
在《标识办法》即将正式实施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政策法规宣讲会(广东站)”将于4月18日举办,专家解读政策法规,企业分享思路举措,助力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机制的落地实施。同时,还将多方共议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安全保障,为AI谣言治理建言献策。
此次宣讲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管理技术局、广东省委网信办指导,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广东省网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协会主办,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承办。
平台标识体系待优化
3月14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双重标识+动态监管”方式,明确生成合成服务提供者、内容传播平台、用户的义务。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也同步发布。“标识办法”“标识标准”为AI生成合成文字、图片、视频等添加显式、隐式标识做出要求与规范,均将在9月1日开始实施,被称为“中国AI领域首部办法+强标的组合拳”。
新规落地在即,当前主要相关平台为“AI打标”的现状如何?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近期以100个APP为样本进行测评摸底,结果显示,25个内容传播平台中,近七成已提示用户标识,但实操层面用户可发布未声明的AI内容,且无强制标识提示;75个生成式AI应用中,近半应用未对AI生成合成内容“打标”。(点击查看专题)
可见,“AI打标”距离新规尚有不小差距,如何加快、加强落实要求值得各企业平台思考。
宣讲助力新规落地实施
为提高人工智能企业、内容平台的合规意识,增强公众对虚假内容的辨别能力,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维护网络空间清朗环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政策法规宣讲会(广东站)”4月18日下午将在广州市白云区智慧城市展厅举办。
宣讲会上,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张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安全负责人许晓耕,将分别针对“标识办法”“标识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并现场答疑;趣丸科技总编辑、副总裁任少峰将分享企业相关业务落地进展以及待解之题。
此外,活动还设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安全及谣言治理的分享环节。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林爱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教授、博导武执政,腾讯朱雀实验室AI安全专家黄烨楠,将分别围绕“AIGC时代多模态虚假信息的识别与人机协同核查”“伪造语音生成及其鉴别技术”“AI内容识别与治理实践”等方向,共同探讨AI生成合成谣言的特点、危害、检测技术、治理路径,并建言献策。
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为人工智能治理贡献智慧,需要各方合力,携手同行。4月18日,约你来。
采写:南都记者 袁炯贤 设计:张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