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张处方”破解城乡医疗失衡,85%县域住院率显实效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5-04-17 20:42

在粤西山区信宜市,货车司机张叔因意外导致膝关节复合韧带损伤,以往需转诊广州三甲医院的他,如今在当地便完成了高难度韧带重建手术。这一转变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对信宜市人民医院的托管帮扶——技术平移、专家下沉,使该院国考排名一年跃升480位,医保资金外流减少五成……

而在数百公里之外的粤东饶平,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胸痛、卒中患者救治时间大幅缩短,县域内住院率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

图片

这一系列转变的背后,是广东省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统领,开出“补气造血强末梢”“强筋壮骨促平衡”“疏经通络去堵点”三张处方的生动实践。“三张处方正是直指城乡区域不平衡不协调沉疴的针对性用药,也是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精准开方。”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在2025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上如是总结。正是在本次大会上,广东省《“三张处方”,力促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入选“十大新举措”。

图片

统筹布局:梯次下沉激活基层造血能力

面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医疗资源“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困境,广东以“补气造血强末梢”破题。省级统筹设立卫生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构建“省—市—县—镇—村”五级帮扶体系,推动73家省级三甲医院派驻113家县级医院,5家高水平医院“一对一”结对帮扶欠发达地区。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专家毕学成带领团队“带土移植”技术,将四级手术量从年均30台提升至200余台,闲置病房变身“金牌科室”。同步实施的“万名医师下乡”“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等工程,年均派出1.2万人次中高级职称专家扎根一线。清远英德创新“编制池”管理,统筹医务人员跨机构流动,打造“30分钟二级医疗服务圈”。
“精准输血”更需“自主造血”。广东实施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计划,定向培养全科医生3387人,选聘百名首席专家全职进驻镇级卫生院。2023年以来,粤东西北县域基层诊疗量占比稳定在60%以上,群众“家门口看大病”渐成常态。刘利群指出:“帮扶不是简单的资源输入,而是通过机制创新激活基层内生动力。”

图片

机制创新:医共体同质共享撬动县域活力

“强筋壮骨促平衡”的第二张处方,直指基层医疗服务碎片化难题。广东将57个县域医共体纳入乡村振兴资金支持范围,推动内部“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统一管理,建成胸痛、卒中五大急诊急救中心和肿瘤、慢病五大临床服务中心。

阳江市阳西县医共体通过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改革,五年内医保资金从亏损10.26%扭转为结余6.68%;潮州饶平引进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县人民医院,以“一科一院”帮扶模式补齐镇级短板,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目前,全省47家县级医院达三级水平,30万人口以上县市实现二甲中医院全覆盖。

图片

体制机制改革同步发力:乡镇医务人员“县招县管镇用”、基层职称单列评审、公益一类财政保障等政策,让韶关曲江区基层医务人员收入年均增长7.46%。“过去基层医院留不住人,现在编制统筹、薪酬保障双管齐下,大家干劲更足了。”曲江区卫健局负责人表示。“县强、乡活、村稳”的分级诊疗格局,正重塑广东基层医疗生态。

数字赋能:五级互联破除信息孤岛

“疏经通络去堵点”的第三张处方,以数字化打通资源下沉“最后一公里”。广东建成贯通省市县镇村五级的远程医疗系统,基层拍片、上级诊断半小时完成。

怀集县诗洞镇黎姨桡骨骨折,镇卫生院X光片直传县医院,足不出镇即获治疗方案。全省272家三级医院、363家二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年调阅超273万次,仅广州年省医疗费用4.7亿元。“粤健通”平台归集居民健康档案2.4亿份,三甲医院互联网医院全覆盖,电子健康码“一码通行”2675家机构。清远佛冈县搭建医共体数据中心,破解乡镇信息化运维难题;惠州、珠海等地推广AI质控,批量审核健康档案异常提醒。

“数字健康网络让优质资源突破地域限制,普惠每一位基层群众。”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强调。在汕头,远程病理诊断中心日均处理基层病理切片超200例;在湛江,AI辅助诊断系统将基层心电图误诊率降低至3%以下。数字化不仅提升效率,更让偏远山区群众共享“健康红利”。

未来图景:瞄准三大目标深化百千万工程

2025年,广东将围绕“一套体系、两本台账、三大目标”纵深推进改革:建立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评级体系,细化“能力账”“帮扶账”精准施策;推动省市医院深度帮扶15个试点县,57个县公立医院达三级水平,90%县域医共体达标国家新标准。刘利群透露,下一步将重点强化“技术平移”和“人才共育”,“既要让专家走下去,更要让技术留下来”。

在饶平,医共体总院正筹建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在信宜,中山六院计划三年内帮助当地培育10个重点专科。随着“百千万工程”进入攻坚期,广东医改的触角正延伸至整个南粤大地的“最后一米”——村级卫生站标准化率达98%,2.5万名村医实现“县管镇聘村用”。

让基层群众更有“医靠”,是广东医改不变的初心。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粤卫信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